”兩個字上,這才是他即將面臨的挑戰,必須讓這位新任左察御史知難而退,才能穩住群臣。
“朕乃孤家寡人。”再想起這句話,韓孺子心中湧起的是鬥志,而不是孤獨與衰老。
桌上還有一張空白的紙,韓孺子看了一會,怎麼也無法擺脫一個念頭,於是提筆給楊奉寫信。
第四百四十七章 下一位宰相
任職未滿一年,申明志辭去相位,即使放在經常更換宰相的武帝一朝,也算是“短命”,不免引起諸多猜議。
申明志先後五次遞交請辭書,每一份的內容都不相同,相同點是文采飛揚,堪稱楷模,意思也都差不多:首先是身患重病,已經無法支撐繁重的宰相職責,其次是自謙能力不足,面對大楚的內憂外患措手無策,愧對皇帝與朝廷的信任,然後筆鋒一轉,盛讚當今皇帝的英明神武、朝中大臣能者輩出云云。
皇帝在批覆中著力挽留,最終還是勉強同意,賜與大量金銀布帛,並加封太師,以獎賞宰相在大楚最為危急的一段時間裡立下的功勞。
隨後,皇帝親赴宰相府,與申明志密談了一個時辰,所有人都相信,新宰相就在這次談話中敲定。
申明志就此算是功成身退,擔任右巡御史期間,他以剛正不阿、敢於挑戰權貴聞名,身為宰相,奉行的卻是“無為而治”,短短多半年時間裡,沒有太大的作為,返鄉之後,更是醉心於山水風光,寫過不少膾炙人口的閒情詩。
對皇帝來說,宰相請辭是新戰鬥的開始。
在宰相府裡,韓孺子與申明志其實沒談什麼,也沒有“密談”,至少有兩名太監在場,兩人閒聊了一會、互相奉承了一會,發些感慨與牢騷,實在無話可說的時候,太監講了一個小笑話,就這樣撐滿了一個時辰。
接下來的一個月裡,宰相之位空缺,皇帝對朝中大臣進行了一系列變動。
先是對雲夢澤歸來的將士論功行賞,卓如鶴雖是文臣,也立下大功,被召回京城,升為戶部尚書,原戶部尚書轉到禮部,禮部尚書元九鼎改為吏部尚書,馮舉不再兼任。
同為六部,吏部權力最大,尚書的地位因此也最高,元九鼎算是得到了提升。
與此同時,皇帝的講經老師瞿子晰被任命為禮部侍郎。
一同被調整的三品以上官員共有十四人,數量之多令朝廷震動,引發不少傳言。
僅僅一個月之後,皇帝再做調整,卓如鶴升為右巡御史,瞿子晰接任戶部尚書,至此,誰將是下一任宰相在明眼人看來已經一目瞭然。
但是皇帝仍未任命新宰相,在這段時間裡,韓孺子發動身邊的所有人打探大臣的動向,如果反對過於激烈,他就得另想辦法,甚至延長等待時間。
東海王與崔騰出力最多。
“子弟軍”從碎鐵城安全返回,未損一人,許多人瘦了、黑了,但是身體更結實,令父母欣慰不已。平恩侯夫人趁機出入各家,為皇帝打探到不少情況。
平恩侯夫人最近比較得意,她的兒子苗援在雲夢澤立功,進入兵部任職,前途光明,因此從東海王這裡接到任務之後,欣然接受。
東海王沒說是為誰做事,平恩侯夫人心照不宣,相信自己打聽到的每一件事,最後都會傳到皇帝耳中。
這天下午,東海王奉召來凌雲閣見皇帝,進屋行禮之後站在一邊,等皇帝注意到自己。
天氣轉暖,凌雲閣開啟窗戶,微風拂來,帶著花園中的陣陣幽香。
韓孺子放下手中的奏章,抬頭說:“聽說吏部官員對宰相任命頗有微辭?”
東海王上前兩步,“是啊,按慣例,升任宰相必走吏部尚書、左右御史這一條路,如今陛下卻屬意於一位從未擔任吏部尚書的人,吏部權勢受影響,那些官員當然會有一些想法。”
如今的左右御史分別是馮舉和卓如鶴,表面上都有可能擔任宰相,可大家都明白皇帝更傾向於哪一位。
“其它衙門呢?”韓孺子問。
東海王想了想,“大臣眾多,想法各異,我也拿不準,但是有一件事我覺得陛下應該知道。”
“說。”
“卓御史的夫人是陛下與我的姑姑,身體不太好,常年需要人參等珍貴藥材進補,往年要到處求人以高價購買,過去的半個月裡,卻接連收到三株完整的人參,每株都有六七兩重,一文不費。”
這是一件小事,甚至有行賄的嫌疑,韓孺子卻笑了,“這麼說也有大臣支援卓如鶴。”
“還不少,說句實話,我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