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青娥無所謂地點頭,只要皇帝顯得正常,她也不那麼緊張了。
鄧芸卻真將皇帝的話當回事,想了一會,笑道:“陛下是在安撫遠在東海國的燕康。也對,像黃普公這種出身,多少年出不了一位,懲處燕家並不能治後,反而惹得大臣們疑神疑鬼,不如給燕家一個舉薦之功。”
大多數嬪妃連朝中大臣的姓名都叫不全,鄧芸卻能隨口說出東海國相的名字,韓孺子有些意外。
鄧芸之前就表現得很聰明,但是許多話更像是哥哥鄧粹教給她的,如今鄧粹遠在西域,鄧芸只能依靠自己,更顯真性情。
“黃普公已經去往雲夢澤,如果真能建功,朕還要派他去平定東海,到時他要榮歸東海國,與國相燕康協作剿匪,這才是一個麻煩。”
從前的僕人變成了將軍,舊主的臉面不會太好看。
鄧芸將皇帝的話當成一個問題,思考片刻,“不能讓燕康召回京城委以高官嗎?”
“朕有這個想法,但是吏部說,大楚有一些官員雖非世襲,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總是由固定的世家擔任。燕家在東海國是大族,召燕康進京,繼任還得是燕家人,問題並未解決。”
“小小一個燕家,連陛下也動不得?”
“可以動,但是沒有必要,東海國地處偏遠,比京城還需要穩定,燕家並無大惡,除之無益,朝廷委派的官員也不會做得更好,反而更難控制。”
韓孺子早就發現了,離京城越遠、道路越不通暢的地區,官員越是穩固,總是由幾個家族把握,地方官通常三年一輪,至多六年,邊疆官員卻不用遵守這項規定,每到任期將滿,朝廷總會接到該地百姓的大量請願書,希望留下父母官,朝廷往往順水推舟。
身為皇帝,韓孺子不喜歡這種“慣例”,但是現在還騰不出手來解決,而且未來的兩三年內,他需要東海國保持穩定。
鄧芸又想了一會,笑道:“既然如此,陛下就應該讓燕朋師也去雲夢澤,他不是喜歡冒領軍功嗎?就讓他再‘冒領’一次,剿匪之後,陛下同時獎賞黃普公和燕朋師,然後將他們兩人同時派往東海國。燕家的功勞與黃普公緊緊捆在一起,總不至於再搗亂吧?”
韓孺子沒回應,心裡卻覺得淑妃所言是一個主意。
鄧芸又道:“等到東海平定,陛下有了迴旋餘地,可以效仿前代皇帝,將邊疆大族遷至內地,燕家也算在其中就好了。”
韓孺子笑了笑,還是沒說什麼,與妃子討論政事已然破壞規矩,他不能說得更多,隨口問道:“惠妃有什麼想法?”
佟青娥一愣,她寧願當一名聽眾,覺得很自在,讓她拿主意,實在太難了,“我、我覺得淑妃說得很對啊。”
韓孺子起身要告辭,斟酌再三、自勉再三,邁步來到佟青娥面前。
佟青娥吃驚地站起身,鄧芸饒有趣味地看著。
韓孺子見過母親和皇后等人撫摸佟青娥的小腹,於是也模仿著輕輕觸碰了一下,生硬地說:“惠妃珍重,待生產後,朕與你賀喜。”
佟青娥愣愣地說不出話,皇帝轉身離開,出門之後如釋重負,覺得這比處理國家大事還難,但是心裡的確生出一股奇怪的感覺,對那個連樣子都瞧不出來的小小生命,多了一份期待。
屋子裡,鄧芸扶著佟青娥坐下,微笑道:“陛下是好皇帝,也會是好父親,無論如何我也要為他生一位皇子。”
第四百二十六章 劃線的門道
事關刺駕,官府抓人時從來不會手軟,據傳有數十名刺客混入京城,京兆尹府總共抓捕了上千人,陸續釋放一些,還剩五六百人,每到受審的時候,哭喊聲一片。
玄衣使者金純忠同情這些人,就快要過年了,他們卻不能回家,每天都有一批人在大牢外面排隊,有錢者賄賂一下獄卒,無錢者只能枯等,希望能碰到好心的差人,向牢裡的親人傳句話。
金純忠看在眼裡,如果是從前的他,會覺得這是陋習,必須加以糾正,先不說公差貪賄,萬一帶到牢中的話是給刺客同夥的暗語呢?可是看得越多,他越覺得應該保持沉默,多少該給無辜者一點希望。
進入臘月,隨著案情漸漸清晰,金純忠覺得自己不能再沉默了,他得做點什麼,卻不知該怎麼做,必須找明白人幫忙。
這天下午,趁著空閒,他在大牢附近的一家酒館裡宴請司法參軍連丹臣。
金純忠有充足的理由這麼做,他學過的刑訊之法畢竟是紙上談兵,在整個審案過程中,老吏連丹臣對他幫助甚大,可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