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3 / 4)

小說:孺子帝 作者:飄雪的季節

城,暫無訊息,朝廷的意思是這支楚軍不可輕易入關,以免掉入匈奴人的陷阱,太后也以為不可隨意惹怒匈奴人。”

馮舉所謂的“太后”是指王美人,皇帝的生母地位太低,不好稱呼,只得含糊其辭,反正雙方心照不宣就好。

韓孺子不能將希望都寄託在鄧粹身上,說:“馮尚書以為朕應該接受和談?”

馮舉這些天來反覆權衡,在皇帝面前必須拿出一個明確說法了,“為陛下著想,只能和談,為大楚著想——和談也是最好的選擇。”

“大單于要的不只是停戰與結盟,還有大楚的土地。”

“嗯,大單于說了,停戰之時匈奴人所佔據的土地都歸匈奴,另外還要恢復故齊國,將現在的齊國、東海國等地歸還給陳氏。”

“嘿。”

“即便如此,大楚仍剩下多半壁江山……”

“多半壁不穩定的江山,沒有長城,匈奴人隨時可以聯合叛軍西進,大楚從此只能向異族俯首稱臣。”

馮舉沉默了一會,說:“依臣愚見,莫不如這樣:一面與匈奴人和談,一面將大將軍和馬邑城楚軍全到調至洛陽一帶,只要陛下能夠離開晉城,只要楚軍主力仍在,就能與匈奴人決一死戰,奪回失地。”

韓孺子沉吟不語,馮舉補充道:“陛下不用擔心背信之事,臣願留在匈奴人那邊當人質,到時候將一切責任歸咎於臣即可,如果大單于還不放心,可以再送去一些宗室子弟,總而言之,必須保得陛下平安,大楚才有希望。”

韓孺子有點驚訝,他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當傀儡皇帝時的無助狀態,現在卻受到一位顧命大臣的全力支援,東海王說得沒錯,在皇帝最危險的時候,帝位卻也最為穩固。

因為大楚不再需要傀儡,而是一位能夠力挽狂瀾的皇帝。

韓孺子道:“馮大人的計策可行,唯有一點,大單于不會就這樣接受和談,他會搶先一步違背協議,非得除掉一南一北兩支楚軍之後,他才能安心地解除晉城之圍。”

馮舉啞口無言。

韓孺子突然感到可笑,“大單于口口聲聲說是需要一位強大的盟友,可他的所作所為卻都是要將大楚變得虛弱不堪,既然這樣,他何不乾脆佔領整個大楚呢?嗯,他沒有信心,他想要奴隸,卻希望奴隸自己管理自己。”

馮舉離開凳子,跪在皇帝腳邊,“陛下三思,大楚若無陛下,後繼者只怕連奴隸也當不上。”

朝中大臣已經選擇兩名繼位者,英王只是用來離間叛軍與匈奴人,斷無可能登基,另外一名宗室子弟是韓孺子的堂侄,從血統上來說毫無瑕疵,可馮舉認得此人,相信那絕不是一位合格的亂世之君。

韓孺子伸手,本想扶馮舉起身,最後卻將手掌落在吏部尚書的肩上,說:“你說得沒錯,只能和談,但不能按大單于的意思和談,接下來的三天裡,朕要你想盡一切辦法通知塞外的楚軍,命他們去進攻燕國與遼東,還要想盡辦法讓大單于相信,京城真會擁立一位新皇帝。”

馮舉抬頭,吃驚地看著皇帝。

韓孺子收回手臂,在椅榻上坐直,“咱們就賭一把,賭大單于會害怕,害怕匈奴人回不了草原,害怕京城真會另立新君。馮尚書,你一定要將朕的旨意傳過去,哪怕塞外的楚軍只是做出向東進發的架勢,對和談也有幫助。”

“要是賭輸了……”

“朕絕不向異族臣服。”韓孺子平淡地說。

馮舉匍匐在地,半晌不起。

第三百四十五章 坐困

救子心切的王美人越來越難對付,楊奉每次回宮的時候都要躲躲藏藏,就是不肯去見太后,他沒辦法向王美人解釋自己的計劃,更無法做出任何保證。

他不能向一位悲傷、憤怒、急切的母親說:真正需要保護的是大楚,而不是皇帝本人。

事實上,他不能向任何人說出這種話,大臣們對此倒是心照不宣,能與中掌璽配合無間。

楊奉凌晨時回到宮裡的住處,他畢竟不能對皇宮置之不理,得處理一些事務,這回他接到的不是太后懿旨,而是皇后的邀請。

楊奉嘆息一聲,只好去見皇后,在他眼裡,皇后比王美人通情達理一些。

崔小君沒想到皇帝的苦難還未結束,這些天來悄悄哭幹了淚水,見到楊奉之後已經哭不出來,只能下跪乞求。

楊奉急忙側身讓開,也跪在地上,砰砰磕頭,不敢受此大禮。

皇后在侍女的攙扶下起身,楊奉一直跪在地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