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餘眾人已經有了相當的距離,可以安心地說話。
紀曉棠微笑著搖頭,她的心自然並不在獵物的身上。
“阿佑,你的月圓之約,今年,我們都失約了呢。”紀曉棠就道,兩人並馬而立,正對著當空的明月。
今天正是圓月之夜,雖然早已經過了八月十五。
“是我的錯。”祁佑年就道。
“當然不是。”紀曉棠反駁。
他們都沒有忘記踏月之約,然而世事的限制往往不以人力為轉移。
“今天正好補上。”紀曉棠就笑。
“嗯。”祁佑年點頭,他提出今天出來打獵,也是存著這樣的心思。
兩人說著話,就並馬向前,有意識地往眾人相反的方向去。
“阿佑,蜀中反賊如今已經勢大,且佔據地利,你這次帶兵平叛,千里奔襲,危機重重,需要多加小心。”
“我知道。”
“阿佑,對蜀中的反賊,你可想好了對策?”紀曉棠就問。
“我正在為此煩惱。”祁佑年並不對紀曉棠隱瞞。“如果像前幾任平叛的將領那樣強攻,即便佔有兵力優勢,也會損失慘重。”
祁佑年能說出這樣的話來,是真的對佔據認真地研究過了。他的分析和判斷都是正確的。
紀曉棠微微眯起眼睛,仔細回憶著前世的經歷。前世這個時候,紀家已經在逃亡的路上了。那個時候,她關注的幾乎都是下一餐飯在哪裡,明天他們一家是否還能活著,對於蜀中的戰事所知不多。
但即便是這樣,零零星星地還是聽到過一些傳聞。
蜀中反賊勢力削弱,是自內部開始。
“不能強攻。還是智取為上。阿佑,蜀中反賊人多,內部並不一定是鐵板一塊。真正為了興復先宋的人有幾個,其餘眾人為的不過還是功名利祿。”
所以,最好的策略無非是大兵壓境,武力威脅,然後從內部瓦解反賊。
“反間計。或者用高官厚祿詔安。只要你選對了人,定可瓦解反賊,平定蜀中。”紀曉棠對自己的這個判斷非常自信。
顯然。祁佑年也是贊同紀曉棠的,只看他熠熠生輝的眸子就知道他此刻的心情。
“我也正做如此想。”祁佑年笑著道,“曉棠你也這樣說,那我的心意就更堅定了。”
對策是好對策。但實施起來未必就沒有困難。
而這困難的來源,應該是在朝堂上。
朝廷幾次派兵平叛。不僅沒有成功,還屢屢受挫。為此,朝廷上下都是顏面大失,到如今難免焦躁。這次。他們選了祁佑年做主帥,還給了他許多的兵馬。朝廷上下最期望看到的,就是祁佑年帶兵入蜀。與蜀中叛軍正面衝突,大獲全勝。
朝廷急需祁佑年帶給他們一次報捷。而反間計也好,詔安也好,都需要時日,表面上也沒有交戰告捷那樣光鮮耀眼。
祁佑年若是要智取,必須要面對來自於朝堂上的非議和巨大的壓力。
到之後,還怕有人會彈劾祁佑年畏戰。
這些紀曉棠想到了,祁佑年自然不會想不到。
“我會上書向陛下說明情況。”祁佑年就道,雖然這樣說,但是對於上書之後皇帝的反應,祁佑年並沒有多少自信。“王爺對局勢看的清楚,他會支援我。”
然後,自然還有侯府的勢力。
只不過如今北疆情況危急,老王爺和祁佑年的幾個兄弟那裡也同時承受著壓力。
“我爹爹和大伯那裡,我會替你說話,只是不知道能有多少功效。”紀曉棠為祁佑年考慮,“阿佑,或許你可以更靈活一些。”
“曉棠教我。”
“朝堂要捷報,你就給他們捷報。”
“哦……”祁佑年沉吟,紀曉棠這樣說,自然不是讓他在明知道不利的情況下,與大股的反賊衝突,枉送兵士們的性命。“曉棠,你是說……”
“阿佑,這個度你自己掌握。兵不厭詐……”
祁佑年目光一轉,已經領悟了紀曉棠的意思。
“這樣,得等我到了蜀中,看過地形……”
“自然要準備充足。”紀曉棠點頭。
兩人這麼說了會話,祁佑年只覺得豁然開朗,而紀曉棠對祁佑年此次出征的結果也有了信心。這會的工夫,兩人已經走的離其他眾人很遠了,環顧四周,視線所及的範圍內,就只有祁佑年幾個貼身的親兵校尉。
雖然心中不捨,然而看時辰,是該往回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