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部分(2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是聖明如康熙、英察如乾隆者,在多年的承平之後,也將這一大塊廣袤的土地,視為jī肋一般的存在,根本沒有對其抱有應有的重視。

明朝時候,在黑龍江流域一共設定了三百八十四衛和若干所、站及地面,統歸奴兒干都司管轄,其中在額爾古納河以西地區設定了斡難河衛(鄂嫩河流域)、罕麻衛(注入額爾古納河左側的哈馬爾河附近),以及沿額爾古納河兩岸的哈喇河、古賁河、堅河、安河等衛,而額爾古納河以西的外貝加爾本來也是中國的領土。

清朝立國之後,繼續對黑龍江流域行駛管轄,設官鎮守,徵兵編旗,駐防巡邊。當時黑龍江流域分別是歸黑龍江將軍和吉林將軍管轄,前者從前駐璦琿,後遷至齊齊哈爾,璦琿則由他的助手,副都統鎮守。統轄範圍是從黑龍江和松huā江匯流處以上的黑龍江流域;松huā江口以下的部分,歸吉林將軍管轄,駐吉林霍通。

而黑龍江流域的行政組織,有兩種形式,中上游的居民編入駐防八旗和布哈特(這是滿語,打牲部落的意思)八旗;在下游,除了挑選人丁編入駐防八旗之外,設姓長、鄉長分戶管轄;其中鄂溫克族(這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人由族人選出的頭人管轄,這個人受朝廷的委派,賞佐領頂戴,衙mén在庫馬拉河畔,名叫呼瑪卡倫佐領衙mén。其中卡倫是滿語,是漢語‘臺’或者‘站’的意思。

卡倫的作用很多,主要是巡邊,駐防八旗官兵每一年都要從璦琿城沿黑龍江上溯到格爾比奇河,巡視邊界;捕捉逃犯,特別是從尼布楚各礦場淘來的逃犯;監視當地居民的活動;還有一個就是驗看過往商人的護照——從這一點上來說,也發揮了海關的作用。

而因為東三省為大清龍興之地,在保持基本的軍事防禦之力的同時,歷代皇帝,都行以半封閉式的管理模式,這要分作兩方面,第一便是重陸輕水,清朝對於遼東半島的綿長海岸線的防衛措施之孱弱,已經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

遼東沿海地區之外,還有從烏第灣經韃靼海峽直至圖們江口的海岸線,以及庫頁島、善塔爾島等大小諸多島嶼,僅僅是在旅順一地設有水師營,駐漢軍協領一人,佐領二人,防禦四人,驍騎校八人,筆帖式一人,領催五十人,水師兵伍佰伍拾人,水手六十人,初有戰船十支,後來又裁撤四支,實存僅六支。這樣的水面力量,防禦小規模海盜、保護海運以及一般xìng的海岸緝sī,尚不能指望,使之用於國防,則更不堪言了。

至於防禦區域,也被侷限在遼東海岸線,東部沿海及島嶼,並無水師及海防要塞,形成完全徹底的海防真空區

而吉林、黑龍江水師,則是建立於尼布楚戰爭之後,以吉林船廠為基地,逐步形成江防體系,重點是在黑龍江地區。其中齊齊哈爾有大戰船10支、二號戰船15支,江船、划子船各5;運糧船40支;摩爾根城水師營二號戰船6支,江船4支,運糧船66支,其他黑龍江水師營戰船若干,而除此之外,三姓副都統轄區,包括庫頁島及綿長的東部海岸線,卻沒有一支戰船,令人殊不可解

就黑龍江水師營而言,職責有二,一是巡江以行治安,二是運糧以供軍需。尤其以後者為重,但到了嘉慶末年,由於各城屯墾開發,糧食供應多能自給,運糧之務減少,運糧船‘惟呼蘭有十支,餘不聞’。而水師營巡江的江防職責,亦因為承平日久而淡化,到道光二十年的時候,額設船隻,僅齊齊哈爾有14支、摩爾根8支、黑龍江32支,還多是‘寄泊江濱,日漸腐蠹,亦從無過問者,若非糧運關乎軍食,幾無一船可用矣。’

戰略思想上的第二處漏dòng,就是重南輕北。東三省中,盛京將軍的轄區在面積上遠遜於黑、吉兩省的駐防將軍,但整體佈局上,卻明顯表現出重視盛京而輕視吉、黑的態度。以乾隆中期陸路兵力分佈情況來看,盛京將軍下轄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官14人,協領13人,佐領125人,防禦98人,驍騎校198人,領催、前鋒、驍騎16,055人,步軍1,576人。以上官兵分佈於大小24處駐地及16處邊mén——這樣的數字,幾乎等於吉黑兩省的總和了。

雖然千人以上的軍鎮不及後兩省,但駐防地點星羅棋佈,屯紮於遼東半島及柳條邊各地,密集程度,非其他二省可比。這是由於第一,盛京是清朝陪都,皇族祖先的陵寢所在,防務自然加強;第二,該地區各類皇莊、王莊等官莊旗地密佈,旗人村屯鱗次櫛比,駐防地點呈現規模小而數量多的特點;第三,盛京因為清初一度實行招民安撫政策,大量漢民湧入,等封禁令下達之後,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