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部分(2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去之後,定將皇上的這一番聖意曉諭僚屬,想來彼等深知皇上相與更新之心,必能洗心革面,謹慎當差。”

“再有,就是日後艦船造成之後,不論是委託英國人建造的,還是我天朝自己生產的,到港、出產之後,派員接船,駛回各處港口,要在四個月的時間內,形成戰力。總不能有了船,有了人,卻因為辦事效率低下,而無能成軍——這樣的事情,英國人應該可算專才。容閎、榮祿,你們兩個人下去之後,和英國人請教一番,看看能不能整理出一份摺子來,日後作為海軍cào典章程,下發各處海上要隘,命全軍按此cào行,為日後做下準備。”

“是。”

皇帝想了想,也覺得差不多了,“都忙了一夜了,等一會兒和朕一起用早膳,用過之後,就各自忙碌去吧”

用過早膳,眾人碰頭而出,另外一邊,軍機處三個人進殿行禮,“昨天晚上,朕宣文祥幾個人進來,共同議了議日後成立的海軍章程之事,一夜沒睡之下,朕免了文祥今天的差事。”他草草解釋了幾句,“你們有什麼事要奏陳的嗎?”

“皇上為國事煩勞,臣等看在眼裡,疼在心中。海軍肇建,固然是關係我天朝疆圉穩妥,百姓安居的大業,但皇上龍體安康,更是四海臣民之寄望,臣想,皇上還是要節勞才是的。”

“你們當朕就不想嗎?”皇帝翻了個白眼兒,“《易》遁卦六爻,從不曾談及人主之事,可見人主原本無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盡瘁,稱此謂也一事不謹,貽四海之憂;一時不謹,貽千百世之患。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啊”

“皇上聖明。”許乃釗立刻接道,“一事不謹,貽四海之憂;一時不謹,貽千百世之患。誠乃聖明之言,前朝人主,或者昏悖,或者自負,總有國事不必反覆而大反覆者,總緣不如我皇上之謹。聖主之為聖主,洵為不愧”

這番話在皇帝而言也是非常得意,笑了幾聲,又再說道,“朕一夜沒睡,有事儘快回奏,別總想著說什麼拍馬的話。”

敬銘說道,“臣進來詳查咸豐十一年六月起,朝廷用兵東北的種種耗用款項,經戶、兵、工三部衙mén連日奔忙,已經將所有款項詳情查明,此次用兵,共計huā費國帑銀兩合計四千六百二十七萬零三百二十二兩。各種用度明細,臣已陳列於左,請皇上俯察。”

皇帝聽得心驚ròu跳,四千多萬?好多啊早知道是這樣的話,應該不要那麼容易饒過俄國人,從他們身上多挖一點才是一點的嘛,真是失策“那,這筆錢用過之後,府庫之中還有多少存銀?各省解上來的銀子,不是已經到部了嗎?”

“是。各省解部銀兩超過萬萬之數,但自咸豐十二年開年之後,舉凡陵寢,jiāo進銀兩、儀憲、俸食、科場、響乾、驛站、廩膳、賞恤、修繕、河工、採用、織造、公廉、雜支等舊項;新增專案有營勇餉需、關局經費、補支、預支、批解排比核列等項,年支總數超過七千餘萬,這一次皇上要籌辦海軍衙mén,並訓兵整武,臣以為,非一千萬兩不能集事,加以上一年用兵……”

“行了,行了。”皇帝搶著打斷了他的話,“朝廷養著你們這些人,不就是為朕分憂的嗎?如今倒和朕哭窮了?閻敬銘,當年的時候,你上過一份奏摺,從厘金之中,分出四成上繳戶部,轉入內庫封存,這十年下來,你手中也存了不少銀子了吧?朕看,你不如貢獻出來?”

許乃釗和趙光聽得好笑,皇上居然以這樣的口wěn和臣下說話,倒似乎是孩子在向大人謀求錢款似的。閻敬銘卻沒有笑,“皇上,臣手中之銀,都是國家正用款項,雖稍有盈餘,但臣想,這筆錢乃是為國家一旦有水旱之災,預防不時之需所用,海軍肇建,非一時一月叱嗟可辦,左右未來之日,國家承平時候,各省解部的銀子……”

他滔滔不絕的說著,主旨只有一句話,這些錢暫時不能動用。不過‘水旱之災‘的話倒是給皇帝提了醒,記得是在1864年的時候,西北大旱,百姓攜家帶口,奔赴異鄉求生,路上倒斃無數,是清朝中葉之後一場極大的災荒,若是不知道也就罷了,既然知道,如何能夠眼看著這樣的情形發生?“你先等一等”

閻敬銘說到一半,給他打斷,呆呆的看著皇帝,“皇上?”

“自咸豐八年之後,朕命肅順在山西巡撫任上徹查省內官署糧倉虧空一事,經過查驗,山西全境,存糧不及百萬石,這件事,你們還記得嗎?”

“臣還記得。”閻敬銘說,“山西前後巡撫陳士枚、吳衍二員,罔顧朝廷法典,與治下不法糧商合夥盜賣官糧,以為一己盈利。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