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1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意園三友是指宋版的《禮記》,蘇黃合璧的《寒食帖》,刁作胤的《牡丹圖》,都可稱是至珍至貴之物,平日為楊文定視作拱璧,輕易不肯示人,想不到為了這一次的案子,居然拱手相送了。

翁同龢也是心中喜愛,不過這等奪人所好之事如何能做?而且,日後給別人知道了,問一句:以白衣之身得浙撫如此饋遺,所為何故?追究起來就是極大的麻煩。當下搖頭擺手一起來,無論如何也不敢領受,終於還是讓楊文定收了回去。

楊文定不再勉強,一再向翁同龢言謝,並說,這番援手之德,日後定當圖報,他說:“此番省內出了這樣的荒唐之事,若不是翁世兄提點,老夫還將如墜五里雲霧,盛情可感,多多謝過了。”

翁同龢自然謙謝幾句,然後問道:“遠公,這一次的事情,是否要上奏朝廷?”

“……老夫也有些拿不準主意,”這也正是楊文定把翁同龢請到府中的本意,他終究是在皇上身邊呆得久了的,主子的脾氣秉性,好惡決斷,都要從他口中得知,所以他問道:“不知道世兄可有以教我?”

翁同龢思忖半晌,沒有說話。皇上英察有餘而忠厚不足,一恨身邊近人勾結外官;二恨臣下矇蔽視聽,使下情不得上聞。一旦發現,處置起來絲毫不肯手軟,幾年來的朝章故事,早已經銘刻心板,他說:“照學生來看,事情既然出了,若意圖遮蓋下去反倒容易害事。將來皇上知曉此事,詰問起來,老大人如何作答?”

“翁世兄說的是。既然如此,老夫明日拜折明發,將此事始末如實奏報。”

翁同龢點點頭,“皇上最恨臣下欺罔君上,老大人既然要奏報,不如就將此事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過,學生此番到浙省,本是為府中私事,這一節,就請……”

楊文定楞了一下,立刻深深點頭,“老夫明白的,翁世兄放心,世兄此番抵浙之事,自當一個字也不會在摺子中提及。”

翁同龢輕笑幾聲,站起身來:“既然如此,遠公,學生妻妹府中尚有事要學生料理,就此拜別。”

楊文定送了幾步,客人一再挽留,他這才在二堂階上哈一哈腰,頭也不回的回去了。

第134節快槍之威

奏摺鳴炮拜發之後的第三天,得到訊息的文德斯先生也從上海趕到了杭州,親自拜會王有齡,並向他當面表示了感謝之意。

王有齡自然要客氣幾句,並且對他說,現在此案的公文正在和駐上海的總領事館在交涉,一旦這種繁雜的文字規程走完,華爾等人即刻可以離省自去。只希望這樣的事情不會影響到日後美國商人在浙江一省內行走、買賣經商的熱情云云。

文德斯在中國有年,不比華爾等人初來乍到兩眼漆黑,心中為此事能夠順利解決欣喜之餘,又給他想到一個或者可以透過這樣的逆事,達到和浙江省內中國官員拉好關係的理由和藉口。當下以希望能夠當面向中國大憲大人表示感謝為由,希望和楊文定見上一面。

楊文定有心推拒,轉念一想,朝廷與洋人交往日趨緊密,各國洋人在大清各省往來經商的禁令已開,自己想阻攔是阻攔不住的,倒不如也順應這個機會,見一見這個洋人,日後也好上書朝廷,讓皇上知道,自己也不是那等昧於外務的顢頇督撫?當下點頭同意,就在巡撫衙門的花廳之中擺下酒席,宴請文德斯和華爾等一行人。

在席間,楊文定命人將收繳充公的連發火槍取了來,當場送還,更加引得華爾笑容滿面,為中國人如此信任自己等人心中感念。

文德斯多次往來兩國之間,再加以老友瓦特先生多次的耳提面命,於中國官場上的這等迎來送往之分深有所悟,這一次到浙江來,也準備了各種西洋禮物。其實不過是一些西洋手帕,布匹、珍玩等物,在國內不值幾個錢的物什,到了中國,送到客人手中,就是可供把玩消遣的珍藏。

賓主席間相談甚歡,不知道是誰起的由頭,話題轉到了這一次在杭州城裡引起極大的反響的案子上,雖然在場的都是文官,不過近年來大改前朝閉關鎖之分,轉而與各國夷人交往,更增加彼此貿易,卻是眾人都看在眼裡的,特別是向英人購買火炮,聘請教習,傳授西洋技法之事,更是引發朝野熱議。

雖然楊文定大不以為然,卻也不能不承認,英人火器之威,確非中華本土所產的武備之力可比,浙省的寧波、乍浦等港口船隻往來,帆影蔽日,公文所見,也大約的知道一點。

聽著翻譯的話,文德斯眼前一亮,把酒杯放下,向楊文定說:“若是說起火器之威,我國所產,遠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