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部分(3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不喜歡身邊的人身上有酒味,只不過這天之美祿,與鴉片另有不同,不好強求別人戒斷,身體向後挪動了一下,‘唔’了一聲:“起來吧。”

國藩和周祖培在他身邊多年,知道他的習慣,起來之後,向後退了幾步,和翁心存幾個垂手肅立在一旁。

皇帝神情貪婪的看看身邊的燕窩粥,嚥了口吐沫,抬頭問道,“周祖培,上一年的年底,朕讓閻敬銘和肅順兩個,就新政推行之事,徵詢你的意見,可有所得?”

周祖培暗叫僥倖!在府中用過午飯,三個人都略有了一點酒意,一時興起,提議到不遠處的翁心存府上拜年,誰知道居然遇到皇上?若不是今日有幸,日後便是新政得成,功勞也是閻敬銘和肅順的,自己不過從旁協助料理。而今天則剛剛好!閻敬銘回鄉不提;肅順也給皇上罰跪在院中,正好可有由自己一展所長了。

當下出列跪倒,口中答說,“臣méng皇上不棄,以國政相詢,敢不盡心竭力,上報皇恩?十數日來,已xiǎo有所成,容臣細細奏來。”

周祖培用了半個時辰的功夫,把自己疏爬刑部細務所得以及今天早上在府中和肅順所說的,一一做了回稟,最後他說,“臣感於皇上仁愛百姓,作養清官,聖德如天!臣的見識,實在不算什麼高明,只是附庸驥尾,奉一愚之得而已。”

“你能夠想到這一層,已經是很不容易了。”他笑著以手摩挲xiǎo腹,問翁心存,“今兒個時辰也是正好,難得還有軍機處幾個人在這裡,翁心存,柏葰,你們說說,周祖培所奏的新政之法,有沒有道理?”

翁心存和柏葰方正君子,心中都明白,肅清吏治若是真的能夠這麼簡單的話,只怕早在世宗、高宗朝就已經徹底根除世間貪墨弊政了。周祖培多年不入朝,功利心居然仍是如此熱衷?想借此事再度登龍?只是看皇帝神情愉悅,有些話總要多多的打幾遍腹稿才好出口。

兩個人對視一眼,翁心存躬身奏答,“臣以為,不論是皇上當年推行的商課之法,還是選派曾大人在天津演練新軍,除卻本身皆為無上良法善政之外,皇上任用得人,量才器使,方是使新政善法得以推行而下的不二法mén。故而臣想,此番推行新政,亦當從朝中選擇德行俱佳之臣,負責具體施行為好。也好使皇上一片愛民之心,不會為下面的胥吏從中故意曲解,成為……”

他的話說到一半,皇帝就大笑起來,“你這個翁心存啊!哈哈哈哈!”

眾人不知道他為何發笑,都呆愣愣的看著他,半天的時間,皇帝才收住笑聲,“周祖培,你聽見了嗎?翁心存是用chūn秋筆法,向朕表示心中於新政的不滿之意呢!柏葰,這恐怕也是你想說的吧?”

“臣不敢!”翁心存和柏葰趕忙跪倒:“臣天膽也不敢在語中對皇上一力推行的新政懷腹誹之意啊!”

“朕知道你們不敢,朕也不是怪罪你們。先起來吧,今天正得其時,朕和你們認真的說說。”

翁心存更加不敢起身,“臣等恭領皇上訓示。”

皇帝也不勉強,在座椅上挪動了一下身體,“在天下人看來,讀書做官,是第一等的好事。這又是為什麼呢?翁心存,你告訴朕。”

“是,臣以為,為國出力、光宗耀祖,是第一層的意思;三年清知府,十萬雪huā銀,是另外一層意思。”

“對,對帝說的,“司馬文公曾經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名利二字,自古以來,便是促使天下讀書人鐵硯磨穿,十年寒窗,不改初衷的本意!自祖龍以來,千載以下,及至朕躬臨朝,又之後千數百載,仍將如此。”

“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定製:所有的讀書人都知道,一旦金榜題名,便是聲名大噪,日後吃穿享用不盡之日的開始。而從朕這一朝開始,就要打破這種定製!”

翁心存遲疑了片刻,老老實實的搖搖頭,“皇上的話,請恕臣不明白。”

“你們起來。”皇帝讓眾人站了起來,望著他們的眼睛,慢吞吞的說道,“剛才周祖培的話中,有一番奏答大約是你們最擔心的。那就是,一旦開這樣的先例,只怕各省吏員,再無為國效力之心,公事上變得處處搪塞,人人袖手。這是你等最大的隱憂,朕說得對不對?”

“是,皇上所見極是,臣心中正是有這樣的擔憂。一旦胥吏得不到任何的好處,臣恐就會開始變得偷懶耍滑,民情民怨不得上聞,長此以往的下去,於國政大大不利啊。”

“這就是朕剛才說的,因為天下所有的吏員,都是抱著當官發財的念頭,一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