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2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略識教化。種種利惠之法,更且不一而足。”

“新政善法推行之下,國用日漸不足,然我皇上一則聖心常念祖訓,不敢稍有違背;二則略有補苴之術,未敢輕勞民力。我等臣下,忝為朝臣,卻又焉得無愧於君父在上?”

“因是之故,奴才夜不能寐,長校之下,冒死陳言,於天下各省,行商稅之課,以充裕國課,一待軍務各方大定,臣當再上條陳,以議裁撤之法。”

接下去就是肅順奏陳的,以揚州之地為首,推行商課之法的具體流程,洋洋灑灑寫了足有上萬字,奕唸了好半天的時間,中途還不得不停下來喘息幾聲,方才畢功。

聽他念完,諶福堂中一片寂靜,皇帝左右看了看,“怎麼,你們認為肅順摺子中所言,徵收商稅之舉,可有施行的餘地嗎?”

奕想了想,把奏摺放回到御案上,後退幾步,跪倒下來,“皇上,臣弟以為不妥。”

“怎麼個不妥法?”

“商賈本為四民之末,國家允准該等人捐納出身,也從來只是權宜之計,不可作為常例行之天下的。今日肅順所上,是更改我朝二百餘年來的祖制,以政令立法,向商賈徵稅,臣弟以為,短時之內尚好,時間長了,恐至竭澤而漁之境呢”

皇帝心中好笑,奕不是經濟長才,這幾句話說得支離破碎,怕是連他自己也未必能夠相信哩轉而望著其他的幾個人,“文慶,你是管著戶部的,你怎麼說?”

文慶對此是抱著無可無不可的念頭,正如奕所說,商賈是四民之末,最是為人所輕賤,若說能夠從他們身上榨出些銀子來,以充盈國庫,倒未嘗不可。只是,奕的態度鮮明,自己要是說出順應皇帝的話來,就等於是無端的在軍機處中得罪了首輔大臣,考慮片刻,還是覺得暫時不發表意見的為好,“奴才以為,此事事關重大,請皇上將摺子發下,容奴才等共議數日。”

“也好,摺子發下去,軍機處認真議一議,明天早上起來,我們再說此事。”

從諶福堂碰頭出來,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回到二宮門口的軍機處值房,各自抹了把汗,命蘇拉倒來釅茶,幾個人都知道,‘利’之一字雖是君子不談,卻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而且皇帝指明瞭要明天聽信兒,那,今兒個怕就是今兒個了。

等了片刻,有宮中的小太監拿著奏摺的副本到了軍機處,交到蘇拉的手中,做了登記,這才轉身回去。

孫瑞珍取過奏摺,又仔細的看了一會兒,冷笑著放在一邊,“這份摺子啊,不是我瞧不起肅順,憑他肚子裡的墨水,還是寫不來的。”

翁心存一皺眉,此時爭論這些蠅營狗苟的細節作甚?肅順確實沒有讀過很多書,這份摺子也一定是有人代筆的,只不過聖意如何在在分明,肅順也不過是奉旨辦差,再一說,以肅順如今的帝眷,這樣的話傳到他的耳朵中去,不是平白生出事端來嗎?

他要佔著自己的身份,不好隨聲附和,更不以孫瑞珍的話為然,轉而說道,“王爺,修公,博公,皇上著我等今天就拿出可否在京中試行開徵商稅的辦法來,不知道列為大人有何高見?”

“我覺得其事不妥。你們看看這裡寫的,‘裡下河百產之區,米多賤價,拿出請旨,敕派委員於揚州城附近之仙女廟,邵伯,宜陵,張網溝各鎮,效仿前總督林文忠公一文願之法,勸諭米行,捐厘助國,每米一石捐銀五十文,計一升米僅捐銀半文,於民生毫無關礙,而聚之則多。’”奕放下了奏摺,轉而對眾人說道,“肅順的摺子中語焉不詳,只有於米商捐銀之法,其他百業,卻並無提及,更加沒有徵稅的章程,這樣籠統,如何能夠在一日之間做出決斷?”

“我想,皇上的意思也不是要求一蹴而就。不過是要軍機處拿出共議之法,至於逐步推行,想來只要會同各部,總能夠有法子的。”

翁心存在一邊端坐如儀的拿起茶杯喝了口水,慢吞吞的說道,“上月皇上萬壽節慶之時,聽聞皇上將內務府準備孝敬皇上的種種全數駁了回去,只是說如今國家不富裕,自己的生日,還是一切從簡。”

說到這裡,他嘆了口氣,“我大清的天子,為國府用度之事,屈己若此,想來也真真是令我等汗顏”

這檔事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誠然,六月初的時候,為皇上萬壽節將至,內務府請旨在山高水長召叢集臣賜宴,觀戲,賜酒,奏樂,為皇上壽誕之日慶祝,這樣的一道條陳給皇帝駁了,不但如此,連往年賜食之外另有的賜文綺珍玩與親近重臣的規矩,也為他以同樣的理由一概蠲免了。

事後想想,也真替皇上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