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2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自己的腰間取下一個平金的荷包,向前一遞:“許乃釗!這個是朕答應你的花紅。”

許乃釗立刻跪倒,雙手接過荷包,稱謝起身不經意間看見蔡念慈和馮培元交換了一個眼神,老人心中苦笑:這一下,怕是想不被人看做是寵臣也不可得了!一時間有點後悔,應該學曾滌生的樣子,以一首悱惻之作糊弄過去的。

第13節 初議新政(1)

陸建瀛和楊殿邦進京了。因為是奉旨陛見,在面聖之前是不能拜客和接待訪客的,先在宮門口請了安,回到賢良寺的驛館中休息,並吩咐聽差:“把來客的手本收下,容待面聖之後,再登門一一拜訪。”

第二天一早,兩個人進宮先在軍機直廬等待,把等一會兒和皇上見面時可能問到的說話再腹中再打了一遍底稿,覺得沒有任何疏漏之處,到了將近巳時,軍機處的幾個人才退了出來。

怡親王載垣做帶引大臣,領著兩個人步進養心殿。一進門走了三步,先自躬身拜倒,將涼帽取下,白玉翎管反向——對著皇帝的方向。清制,大臣凡賞戴過花翎的,在面聖的時候都要以翎管朝向皇帝,以示感戴天恩——放好,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君臣大禮,“臣,署理兩江總督陸建瀛,恭請皇上萬福金安,萬歲萬歲萬萬歲!”

跟在他身後的楊殿邦同樣跪倒行禮:“臣,署理漕運總督,楊殿邦,恭請聖安!”

“起來吧。”

“是!”兩個人站起身,把大帽子在頭上戴好,穩穩當當的站到御案前,左右並肩而立,靜聽皇帝發問。

皇帝端坐在御座上:“陸卿,朕想見你一面真是好難啊?怎麼,兩江的事物很多嗎?”

“回皇上話,臣天膽也不敢故意拖延,只是,兩江之間政務繁多,臣須把事情料理好了才能進京。”

“算了,朕也沒有說你什麼啊。”皇帝擺一擺手,那把話題轉到了正事上:“陸建瀛,朕看過你上的關於兩淮漕運,鹽政弊端的摺子,本來是想直接把摺子批轉給你的。但是,軍機處的幾位大人說,這件事已經是從高宗皇帝起就留下來的了,小民也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運作方式,不是一時就可以解決的。尤其是你在摺子裡沒有寫得很清楚具體的解決方法,朕也擔心你過於操切,弄得不好收拾,所以才想出了一個讓你進京,和司部官員妥帖安排之後再行事的策略,這一節你要記住。”

“皇上聖明,思慮周詳,臣明白了。”

“除了鹽政之外,朕還有一件事要問問你和漕督。就是關於漕運的事情,漕運自古到今已經是南貨北運的最主要的途徑和方式,但是朕記得,道光年間曾經有陶澍上表奏請海運事宜,不過因為一些問題被擱置了,這件事你們知道嗎?”

陸建贏和楊殿邦不約而同的一咧嘴:“回皇上,臣知道。”

“這件事為什麼會擱置?”

就在這一會兒的功夫,陸建贏就已經想到了回答皇帝的方法:“主要是有人提出海運造價太高,每一艘用來在海上使用的沙船,都要5000兩銀子上下,還有水手,這些人和漕丁不同,後者是內河行船,與海面上行船有很大的區別;還有就是海上氣候多變,風浪一起就不是人力所能控制,每每會有傾覆事故;最後,也是最主要的,夷人漂於海上,如果彼此發生不睦,於我天朝體統和顏面攸關。”

“確實是很嚴重的問題。”皇帝笑眯眯的看著楊殿邦:“楊殿邦,你認為呢?”

楊殿邦抬頭看了一眼坐在上面的皇上,他眼睛裡似乎有一種嘲弄的笑意!他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竟然直愣愣的頂了一句:“不知道皇上是不是要準備把漕運改為海運?”

“大膽!”載垣喝了一聲:“楊殿邦,你這是在和皇上說話嗎?”

“怡王,讓他說下去。楊殿邦,你問朕這個問題,有什麼意義嗎?”

“臣惶恐!”楊殿邦再一次跪下:“臣領漕督一職已歷7年,其中甘苦實不足為外人道也!如果皇上願意把漕運以海運進行,實在是我天朝之福,百姓之福啊!”

“哦?這麼說來的話,你似乎不大同意陸總督的意見了?”

“是!陸大人雖然也是駐節在江寧(南京),但是他對漕運之事並不瞭解,他口中的問題和困難,對於海運來說,根本不值一提!”楊殿邦既然已經開啟了話匣子,就沒有準備半途而廢,徑自說了下去:“先說沙船和水手。上海一地就有沙船超過3600艘!這些船來往於海面,有大批有經驗的水手可供使用,這還不算,上海人以江寧,淮陰為遠途,卻又在一年之中來往關東不下四五次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