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3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面車馬喧囂,人聲嘈雜,以恭親王奕訢為首,攜惇郡王奕誴,襲爵不久的禮親王世鐸,肅親王世子華豐,宗人府載銓,這邊是軍機大臣賽尚阿等朝臣,也過府拜祭。在門口跪了一大片。

“和公是侍奉過三朝的老人,一朝身故,朕心中也實在是惋惜,這才移駕前來。倒是你們,”他的表情很陰鬱,說:“你們便真的有那麼忙?連過府拜祭,在靈前上一炷香的時間都沒有了?聖人教你們的仁愛忠孝之道呢?不知道都到哪裡去了?”

眾人不敢答話,只是伏地叩頭不止。

皇帝沒有多說什麼,腳步邁出院門,徑自登車而去。

第147節軍火買賣

第147節軍火買賣

恭親王奕欣全權負責此番英人進京之事,皇帝於他的處事也很是滿意,而且,英人所求甚大,有時候君臣兩個就細節會商,總是要再臨時召喚軍機處重臣前來,到後來,皇帝覺得這樣太過耽誤時間,乾脆就在召見軍機處的時候,傳奕欣一體陛見了。

旁的事奕欣插不上話,只是在一邊跪聽,心中也自佩服,聽皇帝和眾人處置國事既快捷又清晰明白,幾句話的功夫就將自己聽來很是繁雜的事物料理的清清楚楚。

今天的事情便是這樣:上一次奕欣奉旨到天津與英人會商,尚有巡視大沽口炮臺之責,誰知道巡視之後令人大失所望,軍容倒還整肅,兵弁士氣也還飽滿,只有一個:火炮威力太弱,幾乎完全沒有任何鞏固海圉的實際效用。

皇帝也很覺得為難,火炮不足使用,不是人力能夠解決的,大清也有武備處,負責修繕破損的武器裝備,只是火炮並未損壞,又如何解決?前些日子,他派兵部左侍郎孫葆元再一次赴津巡視,得到的結果更加糟糕。

在孫葆元上的摺子中稱:“沿岸炮臺,多不可用,每一發炮,煙氣眯目,……”語氣非常的率直。

賈禎、賽尚阿等都知道孫葆元為人過於耿介剛直,知人論世,難免偏激,因此,對這個奏摺上的話,不甚深信。但大沽口炮臺是海防重地,輕忽不得,因而軍機處議了議,都認為很是為難。只能是請旨定奪了。

“臣以為,大沽炮臺地勢要緊,更是京畿門戶所在,孫葆元摺子中有我皇上欲‘……永固邊圉,則大沽炮臺非徹查整修,以精進武備’之語,雖語出切直,卻也是為國謀的諍言。是而,臣以為,當派遣武備處司員再赴天津,與孫大人等商討之後,再行尋求解決之道。”

“老六,”皇帝突然轉過臉去,問向奕欣,弄得他一愣:“啊。臣弟在。”

“英國特使已經回去了嗎?”

“回皇上話,還不曾回去。”

皇帝點點頭,又把臉轉了過來,“這件事啊,朕想,是不是可以尋求一點英國人的幫助呢?”

奕欣一下子愣住了:“皇上的意思是?”楞了片刻,突然叩下頭去:“皇上,此等太阿倒持之舉,請恕臣弟不敢苟同啊”

“什麼太阿倒持?”

“皇上的意思,難道不是把我大清海防重任交予英人措手嗎?”

“你糊塗了?”皇帝笑罵一聲,他說:“朕幾時說過要讓英人負責我大清的海防?朕的意思只是說,在火炮一節,與英人會商,哪怕是購買呢?也要得到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火炮。你等一會兒下去,和英人商議一下,若是彼邦也同意,便議定此事,具折來奏。”

“喳。”

和奕欣交代了幾句,皇帝又低頭看向賽尚阿等人:“你們認為呢?”

“皇上聖明。英人武備精進,當年已有明證。”賈禎不敢說得太過透徹,一些事君臣彼此心照也就是了。他說:“只是,武備之事事關我大清海防安靖,臣只恐英人未必會同意將先進的武備售賣於我呢。”

“你錯了。”借這樣的機會,皇帝正好給眾人宣講一番:“英人所求不過‘利’之一字,你們以為他們只是為了鴉片一物而輕發虎狼的嗎?不是的。他們只是為了在我中華攫取更大的利益而已。”他說:“而利益之得,最可滿足英人貪慾之壑的,便是軍火二字。我大清有了這樣的需索,嘿。你們等著看吧,不但是英國人,怕是四方蠻夷都要主動登門了。”

“臣弟明白了……”奕欣很是不願意透過這樣的方式和夷人有什麼聯絡,卻也懂得貨比三家的道理,心中知道皇帝的話都說到點子上,當下叩頭領旨。

“還有一件事,前幾日朕遊西苑,宮牆外有北堂教堂。地勢甚高,登樓遠望,俯視禁苑,成何體統?你去和英人商議一下,讓他們把教堂拆掉挪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