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3 / 4)

小說:三國之赤色黎明 作者:點絳唇

了餘糧,甚至開始有了餘錢。農閒的時候,越來越多百姓選擇出去打小工,在無法限制的情況下,世家也放開了工商的壓制,百姓本來不傻,繼續壓制下去對他們的名聲來說反而不好。

斷人財路等於殺人父母,眼看越來越多人做工賺錢了,還說什麼奇技淫巧,說什麼滿身銅臭,自己卻搞壟斷,自己卻是不斷搞這個,這不直接說百姓都是一群傻X?

華夏的冶金技術,在這兩年也是獲得了提高,鋼鐵產量開始增加,身在不少世家開始投入到開礦和冶煉之中。比起價格提升不起來的糧食,價格依然有波動的礦石更加值錢。

冶金技術的提高,導致農具也徹底從木質變成了全鐵質量,鐵鏟、鐵鎬和鐵鋤等工具不斷出現,甚至曲轅犁也開始登陸華夏大陸,據說是特區那裡傳過來的。

農耕需要的人數開始下降,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進入工廠,進入礦場進行工作。社會的剩餘勞動力開始增加,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進入江南地區進行開荒。

曾經百萬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如今只需要二十萬人就能做到。科技的提升,百姓體質的提升都使得很多事情變得簡單。大量的道路修建了起來,整個中原地區變得四通八達。

連帶著,荊州地區,尤其是荊南四郡都變得繁華了起來。揚州也是越來越繁華,更多的城鎮,在原本荒無人煙的地方修建了起來,最終使得行政區域也發生了變化。

公元188年,漢帝劉宏昭告天下,把丹楊郡、豫章郡、吳郡和九江郡劃為吳州,改豫章郡和會稽郡為揚州。

當時甚至礙於輿論,下詔把涇縣收回丹楊郡管轄,結果涇縣的百姓在這兩年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們習慣了有權利監督官員,習慣了不被壓迫,雖然沒有自己的土地多少不習慣,但更多的權力和更好的待遇,使得他們已經開始逐漸習慣特區的生活。

驟然改變,三天後他們發現信任的縣令,廢除了特區以前制定的一系列的政策,一切恢復大漢原本的情況。一開始大家為可以獲得土地而高興,但很快卻是發現承包合同全部失效,廠區全部歸朝廷所有。

官府的大門關了起來,原本的小學和幼兒園雖然沒有關閉,但已經沒有那麼好的伙食。甚至今年開始要收學費,而且價格還不低。

這下子百姓如何願意?公然鬧騰起來,差點就變成了造反。最後居然萬民請願,要求涇縣回到特區治下,否則就全部搬到特區居住。

朝臣聞言,要求武力鎮壓,劉宏卻說:“難道百姓嚮往更好的生活是錯的?幾個人還情有可原,涇縣全體百姓都支援回特區,那就意味著特區的生活比現在更好,眾卿身為大漢重臣,不想辦法讓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反而要用武力鎮壓這些百姓,有何居心?”(未完待續。)

第57章匆匆又兩年(下)

劉宏的話語,讓朝堂之上暫時安靜了下來。

袁隗當即出列上奏:“百姓受到特區蠱惑久矣,很難分辨是非對錯。特區不過是朝廷為了安撫山越所設,若山越徹底漢化,終究是要接觸特區這個存在的。

如今看來,特區的存在,對山越漢化成效如何姑且不知,但在蠱惑人心上卻是出類拔萃。久而久之,百姓只怕都只知道特區,不知道我大漢正統!

再則,如今百姓群起抗議,就能逼迫朝廷改變詔令。那日後舉國上下,只怕無人不反!”

袁隗這話有點誅心,但也的確是得到了不少文武大臣的認可。這是百姓第一次反抗朝廷,若是不管只怕朝廷的聲望和尊嚴會遭到打擊。這也就算了,甚至這給其他百姓帶了個壞頭,以後豈非有更多的百姓會加入到造反的隊伍之中?

最後劉宏迫於輿論,正式下達詔書:涇縣百姓者,限一個月內遷徙到特區範圍。若不遷徙,則必須要遵守大漢法度,否則將以謀逆論處。

詔書下達後,九成百姓搬遷到了特區範圍內,涇縣頓時十室九空。新任縣令算是徹底悲催,無奈只能上書求援,好在這年頭空閒的百姓開始增加,於是遷徙了一批百姓過去,總算是把這個空子給填了起來。

“所以說,劉宏這是什麼意思?”李煜非常不滿的拿著詔書,向林銘詢問到。

要說輿情才逼迫劉宏,把涇縣給收走什麼的,李煜可不信。劉宏和世家的爭鬥開始逐漸白熱化,關鍵是明年他就要倒黴了。這個時候他更應該的是拉攏好所有能拉攏的勢力,而不是算計自己。

不管是下詔,還是後來煽動百姓起來抗議,裡面不僅有劉宏的意思,甚至還有墨門鉅子和部分長老參與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