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部分(2 / 4)

小說:君臨戰國 作者:月寒

白天的攻勢未變,把剩餘的十萬混編人馬也歷練了一番。

直到黃昏時候,一聲驚天炸響,雄關的城門,隨著突如其來的爆炸聲,石門轟然碎裂,毫無防備的城門內楚軍徹底傻了眼。

“殺進去,破城——”

隨後,燕京精銳鐵騎、陌刀營甲士呼嘯著兇猛湧入,以雷霆之勢,橫掃城關內的殘兵。

局勢一面倒,裡面的楚軍再也沒有了還擊之地,潰敗退走,被掩殺上萬人。

如此,楚國北部邊戍城關告破了。

劇辛下令,大軍駐紮邊關,修復城牆,並且撫卹陣亡的烈士,治療傷員等,四十萬大軍,三天下來,就折損了六七萬人,不過經過這次浴火洗禮,鍛鍊了真金,使隊伍先前的慵懶、水土不服、混合難調等負面因素都給清除了。

楚國的邊界將士,陣亡和投降者佔了多數,只有少數人,逃亡後方,慌不擇路,有的甚至解甲歸田了,對楚國抗燕,已經不抱希望了。

邊戍失守的訊息在幾日後,傳回到了壽春和郢都,楚國王宮和老貴族們全都震驚了。

“儲君,燕軍勢大,四五十萬進入了我楚境,靈璧、陽夏、城父的駐守兵力,只有幾萬人,根本阻擋不住燕軍襲擊,壽春城只有淮水一道防線,太過危險,不如今早搬回郢都,那裡才是我楚王城!”

一位叫黃璣的大臣站出來道:“燕軍很快就能攻到了,只有退回長江一帶,深入楚國腹地,這樣把戰線拖長,讓燕軍的軍力不斷分流,深入泥潭,拖垮燕軍,這樣我楚家才有機會反敗為勝,否則光硬碰硬,剩下二十萬新軍,根本擋不住敵軍的猛撲!”

這黃璣也算楚國一位謀臣,其子黃歇,現在只有八歲,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申君。

許多大臣聽到黃璣的進諫後,大部分表示贊同,畢竟依靠淮水之險和二十萬新軍,不足以阻擋數十萬燕軍,只有不斷後撤,引燕軍進入楚國腹地,崇山峻嶺,湖泊遍地,北方的將士水土不服,會逐漸拖垮燕國大軍。

這也是歷史上李信伐楚被項燕擊敗,而王翦伐楚,為何要六十萬大軍的原因,楚國地廣,地形複雜,不像中原那樣一馬平川,人數少了,兵力一分散,很容易被逐一擊破、吞噬掉。

太子熊橫沉吟半晌,神色猶豫不定,最後在昭睢等大臣及樊離、熬滄等武將的勸諫下,終於決定,退往長江吳越一帶,要引燕軍長驅直入,孤軍深到崇山峻嶺的楚越之地,然後再進行伏擊。

第1010章夾攻戰策

楚國太子熊橫,以儲君身份下令,避開燕國主力大軍,從壽春遷回舊王城——郢都。

郢在壽春西南,處在長江中游,西控巴蜀,北接襄漢,襟帶江湖,指臂吳粵,是中原溝通嶺南的要衝,自古有“東南重鎮”之稱,後世江陵、荊州都是在此地演變。

八萬護城軍放棄了壽春,只留下數萬的新軍在淮水南岸駐紮,阻擋燕軍的腳步。

當斥候偵查到這一情報,即使回報,劇辛沉吟片刻,知道楚國打的算盤,要避其鋒芒,把戰線拉長,誘敵深入,拖垮燕軍的戰略。

“諸將軍,有何建議?”

陸丁山抱拳道:“啟稟大帥,雖然楚國有它的算計,但是不敵我燕軍是不爭事實,楚軍兵力不足,新招募的兵卒缺乏訓練,擋不住我軍的猛攻,只要大軍追擊,在背後掩殺,一定迅速解決。”

謀士道:“不可,如此會被楚軍拖住,只要它不斷設下伏兵,我軍就難以討好,還是穩紮穩打,按照我們的計劃,先把周圍的城邑吞下,落穩腳跟,然後徐徐圖之!”

姜雄武搖頭說道“可燕王的大計,是要迅速滅亡六國,如果我們這麼多兵力,長途跋涉在楚國耽擱太久,每過一日,糧草消耗巨大,後方的補給數目龐大,長久下去,能把燕王大計拖垮,這個責任誰來擔負?”

一時間,軍帳內謀士、武將各抒己見,大致分成兩派,有的建議全線追擊,速戰速決,有的建議穩紮穩打,不急功冒進。

這個時候,就需要主帥保持頭腦冷靜,善於分析總結,根據當前佔據,做出正確的判斷了。

判斷準了,大軍就能獲勝,判斷失誤,有可能全軍覆沒。

所以說,一場戰爭,主帥的選擇,至關重要,帷幄之中,成敗已註定。

劇辛沉思許久,又咀嚼當初掛帥出征前,燕王跟他語重心長交待的話,一遇到重大決策,首先以穩妥為主,楚國地形不比中原,面積比魏、齊、趙、韓加起來還大,山林茂密,地廣人稀,溼氣過重,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