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了高順後面的意思,說道:“都城危機,那麼尉仇臺會立刻將這四萬人馬召回,那時就是我軍的機會了!”
第二日,兩軍交戰不久,黃忠按照與高順商議好的對策佯裝不敵開始撤退。之後幾日仍舊且戰且退,一路上不斷將夫餘軍引向南部,漸漸遠離都城。夫餘將領看到玄菟軍如此來也匆匆退也匆匆,逐漸升起蔑視之心,很快拋棄了最後一點謹慎率領兵馬全力追擊。
得知都城附近駐軍離去後,躲在挹婁的高勇看準時機率軍突入夫餘境內,在挹婁人的配合下夜襲守衛邊境的夫餘軍兵營,將那裡駐守的數千守軍擊潰。此戰之突然讓夫餘大為震撼,都城立刻炸開了鍋,各種流言蜚語層出不窮。許多大臣來到王宮向尉仇臺詢問情況。
尉仇臺早被眼前的戰況弄得焦頭爛額,起初他就認為高勇絕對不會放過夫餘,故此提前在邊境作了準備。其後高順在開始進攻展開的幾日內前進數百里也在尉仇臺的計算之中,隨後四萬兵馬再將高順趕回南邊也是理所當然。甚至於高勇早期在挹婁境內的三千兵卒他也是瞭如指掌,可是後來那一萬人卻是在尉仇臺的預料之外,而正是這一點打亂他的全盤部署。
如今看著東邊高勇的一萬軍兵向都城攻來,尉仇臺不敢再掉以輕心,此時夫餘都城周圍守軍不過萬人,四萬軍兵南下造成夫餘北部的兵力空虛。尉仇臺只能眼睜睜看著高勇利用夫餘兵力不足的空檔迅速佔領夫餘東面的廣大地區由當地的豪民以及他們的奴僕構成的農民武裝雖然能給玄菟軍造成一定傷害,卻無法阻擋其進攻的步伐。國土淪喪讓尉仇臺再也按耐不住。這種近在咫尺的威脅最令人恐懼,尉仇臺迫於壓力不得不命令已經南下的軍隊返回都城。然而正這是一道命令葬送了四萬軍兵的性命。
高順等待的也是這樣一個機會,在夫餘軍撤退當夜即與黃忠各領人馬尾隨追擊,利用騎兵的高機動性,一部在後面尾隨纏鬥,一部繞到前方攔阻他們的歸路。撤退中的夫餘軍發現被兩面包夾之後不得不吐來修整一日,準備突破退路上的玄菟軍。可正是這一日,讓後面趕過來的黑騎兵有了用武之地。
黎明時分,黑暗中的黑色開始了最後的進攻。夫餘軍雖然已經做好預防夜襲的準備,卻仍然無法阻擋黑騎鐵蹄的踐踏—寨被撞破的瞬間也宣告他們滅亡的時刻,在黑騎兵正面攻擊的摧殘下,夫餘軍的步兵與騎兵完全喪失了抵抗的能力和決心。處處大火的營寨內胡亂奔逃的夫餘士兵不是被砍殺就是被撕裂,他們成為了黑騎兵和龍騎兵最好的美食……
這一戰讓夫餘精銳損失殆盡,逃回夫餘都城的軍兵不足萬人。
三日後,高順率領部隊終於抵達夫餘都城,與高勇的兵馬匯合後將夫餘都城團團圍住。尉仇臺看到大勢已去,帶上兒子和幾名寵愛的女人連夜由地道逃脫投靠烏桓去了。城內大臣看到國王逃脫、將無戰心、兵無鬥志,本打算堅守等待烏桓的援兵,怎奈玄菟軍的第一次攻城就消滅了三千多守軍,並險些攻下南門。如此強大的攻擊力震驚都城內的所有人,經過商議後開城投降宣誓徹底臣服。
到九月,夫餘全境被高勇佔領尉仇臺的妻室與高句麗王的妻室及拔奇都被安置到奉天城,准許他們在城內自由活動或者在專人陪同下返回家鄉。夫餘大臣統統到奉天城關押兩年,等到新佔之地安定之後才允許他們回去。
' '
第十章 雛鷹展翅(上)
中平三年(公元8年)十月,高勇徹底控制了西起大興安嶺、北到外興安嶺、東達庫頁島、南至遼東半島、遼南半島的大片土地。領土面積比冀州、幷州合起來還要大出許多,土地肥沃、叢林遍佈、河道縱橫,唯一欠缺的就是人口。
夫餘國滅,高勇將其與挹婁合併,設立三江郡,三江為:烏蘇里江、松花江和黑龍江。三江郡擁有三塊巨大的肥腴平原,非常適合農業耕種。並給祖居此地的夫餘人和挹婁人優惠政策,允許他們先行挑選優良土地和居住地,以此減弱他們的反抗和牴觸情緒,達到穩定政局的目的。
三江郡局勢穩定之後,高勇將新來的移民遷往三江郡,與當地人混居,以向其傳播先進農耕技術達到民族和諧的目的,使得三江郡內各民族和睦相處,成為後來帝國的第二大糧倉。新佔土地上,高句麗樞人口三十餘萬,沃沮十餘萬,挹婁五萬,夫餘四十餘萬,綜合下來高勇治下總人口已達二百二十餘萬,計四十四萬三千餘戶。
數月連番作戰,高勇完美達成以戰養戰的戰略目標。以郡府一年稅收及從張純、烏桓丘力居部搶奪的錢糧為基礎,發動了吞併高句麗戰役,繳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