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四萬五千餘斤(包括國庫和宗族、富戶家產)、糧二十餘萬石;而後以此發動沃沮≮婁戰役,得金千餘斤、糧萬石;而收穫最豐的乃是滅夫餘戰役,搶其國庫金六萬六千餘斤、糧二十六萬石!
士兵戰力消耗殆盡需要休整,而與夫餘作戰時損耗掉的馬匹也需要時間購買補充。基於這些原因,高勇只好安心治理新地、發展經濟、劃分耕地、鼓勵農桑,為對抗即將來到的糧荒而全力準備。
烏桓蘇僕延部收留夫餘王尉仇臺後,立即將這塊燙手的山芋扔給丘力居。丘力居因為領地不與高勇接壤,故此毫無顧忌積極種尉仇臺煽動夫餘百姓復國反抗高勇統治,同時邀請烏延配合在遼西、右北平頻繁製造麻煩≡此,高勇只得將還保持充足戰力的遼西郡駐軍調往夫餘用鎮壓當地叛亂,由此與烏桓接壤一線被迫採取守勢。烏延、蘇僕延也趁機得以休養,並聯合素利、丘力居、難樓夾擊軻最和慕容。若不是由高勇在背後盯種軻最,只怕他連半年都扛不過去。當然,這種種也換回來慕容部的大量上等馬匹,使高勇能夠吃著在三江郡設立馬場自行繁衍。
看著草原打得熱火朝天,自己卻無能為力。高勇總算明白過渡擴張的弊端了!其一,過於消耗軍力,造成戰力下降;其二,過於消耗本身實力,對於新佔土地要進行建設和安頓,開銷巨大,且收益往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才能體現出來;其三,戰線過長,新佔土地需要派兵駐紮,直到穩定之後才能分批撤出交給地方警備隊,如此造成兵力分散和機動兵力的減少。
不過,有一件事即值得高興也令人悲哀,那就是新軍裝備的問題。搶來的錢剛剛好將督軍府和警備部的部隊徹底換裝。以前換裝都由督軍府和商務部協商解決,高勇從未過問,只以為冷兵器的換裝並不需要太多金錢,軍隊開支的大頭應該在作戰消耗上,可是實際接觸後才明白自己的孤陋寡聞,也為戰爭的殘酷與巨大消耗而震驚!
東漢時,軍用劍=把/700~900錢,軍用刀=把/0~800錢,弓=把/500~00錢,弩=把/2000錢,盔甲=套/800~8200錢,馬甲=套/700~800錢,戰馬=匹/2~0萬錢。(注:某位大神根據幾位歷史牛人的著作統計的,主要出自《居延漢簡研究系列》、《兩漢軍費研究》等等。)
而新軍裝備的刀、槍比之成本高出許多,每把刀要500錢,每杆槍要8000錢,每支標槍要000錢;弓、弩因為需要改裝加固,成本增加不少,弓每把800錢,弩每把2200錢;至於盔甲、馬甲考慮到工藝複雜和生產成本(包括採礦、煉製、打造),平均下來每名新軍士兵的全部鎧甲要5000(輕型甲)…8000(重型甲)錢,黑騎兵馬甲要3000錢!
當高勇看到裝備費用時幾乎暈厥過去!全套裝備下來:重步兵(刀、重型甲、槍)需要27500錢,輕步兵(刀、輕型甲、標槍0、弓、弓箭40)需要27700錢,弓弩兵(輕型甲、弩、弓、弩箭40、弓箭40)需要8800錢,龍騎兵(刀、輕型甲、弩、弓、弩箭40、弓箭40)需要20300錢,黑騎兵(刀、槍、重型甲、馬甲)需要40500錢。若是加上戰馬,一名龍騎兵需要50000錢,而黑騎兵更高達00000錢!不愧許多人說重灌甲騎兵是費效比最低的兵種。
粗略一算,一個步兵師全部裝備下來需要金8000斤,機步師要金29000斤,黑騎師要金5500斤,龍騎師要金27800斤,弓弩師要金3700斤。
看著每名士兵需要差不多3斤黃金的天價,高勇險些吐血,暗自慶幸:“幸虧郡府幾大行業賺的錢足夠峙,否則……只裝備兩個機步師都會讓郡府破產的!怪不得東漢集十三州之力才勉強峙三十萬左右的精銳部隊!戰爭打的是後勤,更是金錢啊!”
當然,雖然錢花光了,可佔領東北平原的好處卻是難以言喻的。幾年之後,當東北平原的農業有了規模後,完全能夠產出足夠的糧食,不僅可以種對南作戰,還能開始向北繼續佔領新地。也許南邊還沒有拿下交州,北邊已經攻到西伯利亞了!
三年時間,高勇終於將整個東北納入掌控之中,成為東漢末期最強大的地方勢力。只是洛陽朝廷對這邊的情況並不清楚。
十月中旬,高勇率領得勝之軍返回闊別半年的奉天城,面對再次傾城而出的百姓,高勇心中充滿了成就與自豪。至少現在他們不必再擔心有兵禍之災,現在的東北可以說是東漢最安全的地方,各民族的人遵守著相同的法律,行使著相同的權利,有房子住,能吃飽穿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