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軍人的遼西公孫世家,他這個世家相對中原世家而言有些水分,因為他祖上沒有食祿兩千石的大官,更沒有享受過侯爵的待遇。只因他祖輩都在邊軍中服役,時常做都尉之職,偶爾有幾個做過烏桓校尉,不過數百年積累下來也算一筆不小的財富。
他和袁紹一樣母親是小妾出身,在家族中地位不高,也和袁紹一樣,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拼命地為自己打造聲名。年輕時候,因為他謙遜知理,當時涿郡太守劉基非常欣賞他,就把女兒嫁給,他還舉薦他到盧植那裡唸書。後來岳父劉基遭人陷害被朝廷發配日南,當時日南給中原人的印象是不毛之地,發配之人十有八九都會死在那裡,公孫瓚很義氣的祭祀祖先,抱著必死的決心陪同劉基前往日南而去。
中途的時候,朝廷赦免了劉基的罪行,可是公孫瓚的美德卻傳遍了雒陽城。當時年少的袁紹慕名找到公孫瓚,由於兩人身世遭遇相近,很是惺惺相惜一番,兩人也算結下了不算深厚的友誼。
此行給公孫瓚帶來的好處非常大,沒有多久郡守推薦他為孝廉,憑著跟著老師盧植念得幾年書,順利的透過了公府考試,在雒陽做了兩年郎官。兩年之後,他官拜遼東郡都尉,也就是說遼東郡的邊軍控制在他手上,他以強硬態度對待異族,身先士卒作戰勇猛,以好戰之名威震邊疆。
這次張舉造反之亂前夕,為他擦屁股擦得煩心的劉焉將他召回薊城,準備讓他參加冀州圍剿黑山軍戰爭。公孫瓚帶著五千騎兵出發沒多久,張舉的叛亂便爆發了,劉焉低估了叛亂的規模,他沒有軍令召回也不敢回幽州。
等到張舉將燎原之火燒了大半個幽州後,劉焉才著急上火想到公孫瓚,可惜最佳撲滅張舉的時間已經錯過了。烏桓首領見漢軍如此不濟,再也壓制不住一顆蠢蠢欲動的野心,將初期的八千援兵政策調整為以全族之力幫助張舉,條件是遼西郡以東為烏桓養馬之地。
公孫瓚一直認為劉焉很蠢,使他沒想到新任刺史劉虞連劉焉都不如,劉虞來到幽州之後並沒有立刻加強軍事力量,只想著用懷柔手段分化拉攏異族。公孫瓚心中嗤之以鼻道,你就是想收服野心勃勃的異族,也得先把他們打得服服帖帖,不然一帆風順的異族絕對不會鳥你。
熟悉異族習性的公孫瓚判斷得不錯,劉虞收縮兵力固守城池,期望談判解決的手段沒有一點效果,只給張舉和丘力居以為漢軍不敵的感覺,他們攻勢更加猛烈了。截止今日,劉虞還沒有放棄和平解決的想法,昨天又派手下去和烏桓和鮮卑族頭人接觸。
劉虞收縮兵力的做法,給公孫瓚造成很大的麻煩,騎兵是個很消耗給養的兵種,不要以為戰馬只吃青草就能長期作戰,失去了補給就和步兵差不多了。如果劉虞手中有大量的馬匹,公孫瓚也不害怕,可以採用一人五匹戰馬或四匹戰馬出擊,一匹馬負責載人,其餘戰馬就可以運載保持長期運動戰的給養。
騎兵失去了戰略空間,失去補給基地,沒有大量戰馬馱載軍需,也就失去騎兵迂迴作戰的優勢。年前,性格如火的公孫瓚出城狠狠打擊張舉幾次,雖然取得的戰果不是很大,雖然差點被異族騎兵包圍起來,但是公孫瓚心中很是快慰。而現在劉虞卻擔心騎兵出城被張舉吃掉,數次拒絕了公孫瓚請戰,這讓公孫瓚對劉謙的不滿幾乎達到頂點。
公孫瓚的眉頭鎖在一起,數天激烈戰鬥中,守城士兵損耗也不小,如今一萬五千名守軍還能爬到城牆上面的不足八千人,如此下去,破城也就是一兩天之事。
“賊兵攻上來了!”
“你家三爺爺來了!殺!”一聲與霹靂差不多的爆喝在公孫瓚耳邊炸起。
第一百六十九章 劉備
“你家三爺爺來了!殺!”
一聲與霹靂差不多的爆喝在公孫瓚耳邊炸起。公孫瓚欣賞地看著疾步向前的黑臉大漢,只見黑臉大漢生得豹頭環眼燕頷虎鬚,渾身健壯的肌肉飽含爆發力,手中丈八蛇矛朝前劃出一片虛影,六七個嘴中叼著環首刀的叛軍便被捅到城下去了,淒厲的慘叫在數萬人的喊殺中只是滄海一慄,蕩不出半個漣漪。
捅翻叛軍之後,黑臉大漢單手揮矛擊落零落的箭羽,另一隻手揪住附在城牆上的長梯,沒見如何用力長梯就猛然側翻起來。長梯上正在叼刀攀爬的幾名叛軍,被這冷不防的舉動掀翻於城牆之下,叫罵著疊了一堆羅漢。
“殺得好三弟!二哥前來助你!”
說話間,一名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的雄壯大漢,一捋胸前尺餘美髯,提起一柄幾十斤重的青龍偃月刀。龍行虎步間,單手持刀劃出一個半圓刀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