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使用的官員不多,這些官員很多都是來自南都學院才學習了半年的學子,不過由於他們都是劉謙學生的原因,對劉謙的忠誠度很高,劉謙也就不在意他們半年內究竟學到了些什麼,就把他們給弄過來做官了。
像這一批前來益州的南都學院學子,涼州和三輔也有很多,致使南都學院倏然間為之一空。不過南都學院並沒有空下來多久,因為很多人看到參加南都學院確實是一條升官的捷徑,這下不用劉謙再大力宣傳,不管是不是劉謙轄區還是其他地方,很多聽說南都學院學子半年多就安排做官的訊息的人們,立刻想盡辦法託關係也要將他們的子弟安排的南都學院讀書。
就算是現在屬於袁術袁紹等人控制區的人們,因為時下來往宛城的客商遠遠超過了雒陽等地,隨著各地商人將南都書院的事情帶到全國各地,全國各地的人們聽到南都書院這條終南捷徑,自然不會放棄這個大好機會。
漢代許多家族為了家族更好的繁榮下去,決不將一個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而是將家族精英分別送到不同勢力中,這樣不管最後那個勢力取得了勝利,家族都不會因此而衰敗下去。正是有了這種觀念,所以很多人就算是很效忠他們的君主,他們也願意把家族中一些分支子弟送到南都書院就讀。
這還是手中有大把做官權利的世家豪強,他們見到這個機會還不會輕易放棄,不管子弟最終能不能進入南都學院,他們總要來到宛城試一試。那就更不用提根本沒有出仕途徑的寒門子弟了,全國各地的寒門子弟聽到之後頓時雙眼發亮,立刻收拾一番就向南陽郡出發了。
對於這些寒門子弟而言,他們其實根本沒有任何把握可以考取,可是眼前有一個不需要出身門第就能做官的機會,而且又聽說南都學院只要成績好就可以減免一切費用,這對家境貧寒的他們無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不來試一試會覺得終身遺憾。
如果萬一有幸考取了南都學院,衣食住行不用考慮之外,還等於攀上了一條光明的做官大道,那時候害怕沒有人給他說親嗎?還用擔心以後還被別人看不起嗎?
說到提親這一點,有一個趣事不得不提一下。
南都學院這次數百名學院,幾乎同時被劉謙委任為各地官員之後,雖然劉謙害怕這些學院沒有從政經驗,剛開始任命的官職都不高,可是如此重大的事情還是吸引了雒陽城一眾仕女的眼球。
早先,由於劉謙這廝給那士兵提供了豐厚的薪資,許多後來升官計程車兵大部分都結過婚,這讓原本就感到士兵粗鄙的眼光很高的雒陽仕女們大失所望。眼下,南都學院這一批學子,無論從哪個角度都屬於文化人,而且大部分年紀很小還沒有婚配,這就強烈的吸引了雒陽城中的仕女,紛紛讓家人跑到宛城為她們挑選如意郎君。
結果,一些出身寒門的學子,為了找到更多的支援,也願意和雒陽城中的家族聯姻,於是一個月之內就造就聯姻成功數十起的轟動性新聞。
各地學子蜂擁宛城的事情,最為事情始作俑者,由於劉謙一直為軍政大事而忙得不可開交,他沒有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學院中的教授們自然沒有想到。甚至一些教授還為生源發愁的教授,見到數萬人齊聚學院,當場就嚇了一跳,再也不提為生源發愁的事情了。
正因為大家都沒有思想準備,而南都學院建立時建造的過小,最多隻能容納一千五百名學員,為此當大家看到數萬人蜂擁而來,而大部分學員都透過了考試之後,嘴裡邊都有些發苦。
這次選拔學員的試題是盧植和鄭玄親自出的題,考試範圍不但涉及了經史還涉及了算數等知識,能考出好成績成功達標的學生,單單從素質而言,其實已經超過了第一批學員的平均素質。
可是,這麼多的好學生,卻因為南都學院容納不下來,最後還得被迫採用複賽將一些基礎不錯的學生刷下來,讓很多奔波了千里的寒門子弟失望而歸,這也那怪寒門出身的鄭玄於心不忍了。
究竟採不採用複賽,這個問題盧植和鄭玄做不得主,宛城各級官員做不得主。但是如果就這件事去問遠在幷州的劉謙,來回的時間太長,如果劉謙不同意那就更容易傷寒門士子的心了,因為他們這次前來所帶的盤纏並不多。
畢竟這些寒門子弟也沒有想到南都學院考試會耽誤十幾天時間,在他們原來計劃中,三兩天中考不過去就立刻打道回府,這樣他們的盤纏就夠用了。
最後在這件事上拍板定音的是待在雒陽的馬荷,馬荷聽說宛城的事情後,也不敢動用劉謙的公孥,就從西鄂劉府中取出一大筆錢,讓鄭玄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