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一愣,怎麼會沒錯,要是真如傳的那樣,縱火之人不是那些官員,而是和王國公他們有關,那可是數百條人命啊,當時南平已經戰敗,南平人也是大晉的子民。
“皇上本就和南平有血脈上的牽扯,這是割捨不斷的,這種事前,就更要避清些,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這話聽著也沒錯,皇上是南平公主所生,身上流著南平王族的血脈,即便是不偏不倚,也有人會覺得他向著南平,二十年前的事翻出來,就更容易引起閒話了。
可這並不是保不保身的問題,隱瞞實情本就是錯,殺人放火更是不對,這兩件得分開來看。
太后看著兒子,嘴角微動了動:“灝兒你是覺得,皇上不該查這件事。”
“自然是不該查,這與流言蜚語又有不同,南平看大晉是有亡國之仇。”紀灝捏著杯子緩緩轉動著,“不過兒臣想,皇上是肯定會查的。”
屋子內安靜了下來,太后心中騰起一股異樣的感覺來,總覺得灝兒這番話有些不對勁。
很快的,紀灝所說的話應驗了。
皇上並沒有等孔令晟和郭大人從南平回來再做決定,而是很快對這件事展開了調查。
臘八過後沒幾日,九莊那兒傅閣老還未出喪,與王國公幾位交好的大人都遭受了盤問,首當其中的就是與王國公一同去過南平的劉大人,他可是全程參與了南平的事,也是和王國公一同回的阜陽城,要說熟悉,沒有人比他更熟知南平發生的事。
劉大人被盤問之後,緊接著就是還有幾個官員,其中有兩個年紀大的,早就已經致仕,還是由家人攙扶著到了刑部接受詢問。
唯獨就是當年主要負責的王國公還沒被傳召,照樣是上朝,朝堂之上皇上也沒有問起來,這讓王國公十分的不好過。
對王國公來說就是那樣的感覺,明明知道皇上在查這件事,身邊相關的人都接受了巡查盤問,唯獨將自己給落下了,說漏下肯定不可能,那最有可能的,便是還有更厲害的在等著他。
如此想著,王國公茶不思飯不香,平日裡最喜歡酌上兩口的愛好也覺得乏味無比,每天上朝時心情是戰戰兢兢的,下了朝也不得安寧,擔心隨時有人會上門來傳召。
幾天下來,瘦了一圈後,整個人顯得更矮小了。
這樣到了近二十時,阜陽城中新年的氣氛越來越濃郁,各個書堂學府都放了假,孩子們多了,放鞭炮的人也多了,巷弄內時不時會傳來鞭炮聲。
小年將至,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祭灶,就在二十二這天,刑部那兒常大人親自到了王國公府,將王國公請進了宮。
南平的事其實不難查,事實當頭,要麼不去碰,二十年過去,知道的人越來越少,沒人提起,誰也不會去追究這麼一段過往,畢竟這是大晉,誰也不會多管一個亡國了的地方。
或者再過個二十年,連王國公他們都過世了,那就更沒人會提起來。
可偏偏就有人挑了這件事,往下查,當初跟著先帝御駕親征過的人,留在南平的官員,還有一些士兵將領。
人數一多,說辭很難統一,單是王國公一個人能將這件事說清楚,加上劉大人他們也沒什麼問題,可連那些士兵將領也算的話,這麼多人問下來,說辭可都不一樣了,有人說放火的是那些南平官員,還有人說不知道誰放的火,自己著起來的,更有人說,這火不是他放的。
如此再在刑部由常大人審問,將那些不同說辭的再審了一遍,梳理出結果後呈遞到宮中,如此來回忙了半個多月,最後才傳召了王國公。
乾清宮裡有些冷,雖說添了暖盆,但殿內空闊,地上的青石板又沒有鋪了毯子,站的久一些都會覺得有瑟冷感,更何況跪在地上。
王國公跪在那兒,手放在青石板上,凍的有些僵。
在他旁邊跪著的是劉大人,再過去是張大人,後頭跪著幾個將士,有些眼熟,是當初留在南平的,官職不大,回來後又沒有多少交往,知道的事情少,也被傳召進宮了,再後面跪著的王國公更是不認得了,都是些士兵。
紀凜坐在那兒,看著底下跪著的這些人,先看向劉大人:“劉大人,你說當時你曾上前勸說謝岐等人,勸他們歸順大晉,卻反被他們所傷,險些丟了性命,你可還記得你說了什麼?”
劉大人跪著也覺得有些冷,他之前還被傳去刑部問過話,如今皇上問的話和刑部尚書問的一樣,說辭自然也一樣,否則豈不是自己打了臉,於是他一面想著之前說的,謹慎道:“回皇上的話,臣是曾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