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簡直就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國皇帝看來,世界只有一箇中心,那就是大中華;天下也只有一個天子,那就是他自己。天無二日,人無二君,什麼時候又冒出另一個,還公然自稱旭日東昇,視我中華為日薄西山?萬幸的是,中國皇帝並不知道當時的日皇是個女人,否則真要氣暈過去。
即便如此,國書仍然成為一個事件。'1'
當然,這位中國皇帝也很清楚,自己對於遠在天邊的那蕞爾島夷其實鞭長莫及,已經看過的國書也不方便再退還給來使,便只好吩咐鴻臚寺(外交部)官員:以後再遇到這種不識好歹不懂禮貌的蠻夷,不要讓朕知道。
這位中國皇帝就是楊廣。
然而在第二年的三月十八日,皇帝陛下還是很大度地接見了小野妹子一行,只不過讓他們跟東南亞的赤土等國使節站在一起。四月,隋煬帝又派出十三人的使團,取道朝鮮半島南部出使日本,帶去了中華皇帝的親切問候。'2'
小野妹子大喜過望。
不能確定隋煬帝當時是怎麼想的。也許,他並沒把日本太當回事。但更有可能的是,他是要把日本和朝鮮半島的百濟、新羅等國都變成統戰物件,以遠交近攻的策略對付高句麗(句讀如勾,高句麗也寫作高勾麗)。'3'
高句麗是大隋帝國的肉中刺。早在十年前,也就是開皇十八年(598)的六月,隋文帝就曾任命皇五子漢王楊瓊為統帥,率領水陸兩路三十萬大軍出征遼東,開啟了隋唐兩代多次討伐高句麗的戰端。結果,勞師遠征的隋軍得不償失損失慘重,活著回來的人最多十之一二。
只有楊廣因禍得福。征討高句麗的失敗被歸咎於隨軍的宰相高熲,儘管高熲原本反對這次軍事行動。然而正如本書
第一章所說,高熲的下臺意味著帝國的大政方針發生了重大轉變,皇太子也就順理成章地由楊勇變成了楊廣。
既然如此,楊廣即位以後,當然要將關中本位政策調整為對外擴張征服世界的新路線,也一定會繼承父皇的遺志討伐高句麗,甚至不惜傾全國之力。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