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絕不意味著本案沒有疑點。
事實上司馬德戡他們密謀時,資訊是洩露了的,一個宮女甚至報告了蕭皇后。蕭皇后卻只是說:你想上奏,就上奏好了。結果煬帝把那宮女殺了,理由是國家大事不該由奴婢過問。因此,後來又有人報案,蕭皇后便說:天下事已不可收拾,何必再讓皇上增添煩惱。
從此,煬帝身邊再也沒人通風報信。'18'
沒人知道蕭皇后為什麼會持這樣一種態度,我們只知道隋煬帝在江都怠慢朝政放蕩不羈縱情聲色,這位皇后不但不加勸諫,反倒參加了所有的酒宴和派對。沒有證據表明她有過任何說法,也沒有證據表明她有過任何不滿。換句話說,她對夫君的自取滅亡竟是聽之任之。
呵呵,賢妻原來是這樣做的。
煬帝被殺時她當然更是袖手旁觀,也沒有像煬帝的某位紅顏知己那樣從夫而死,只是跟宮女一起用床板做了一副棺材,默默地為相伴了三十五年的夫君料理後事。也許,在她看來,只有這才是她該做和能做的。'19'
作為知書達理的婦道人家,她這樣做並不奇怪。奇怪的是叛軍對她也秋毫無犯。我們知道,皇帝被殺一般都是會株連皇后的。南朝劉劭的殷皇后就曾質問執法官為什麼要禍及無辜,得到的回答是:當了皇后便是罪過。
那麼,蕭皇后怎麼就無罪?
蕭皇后不該無罪。因為她是南方人,而且是南梁皇室之後——高祖是梁武帝蕭衍,曾祖是昭明太子蕭統,祖父蕭詧 (讀如察)和父親蕭巋(讀如虧)都是後梁皇帝。隋煬帝那麼喜歡江南,與這位蕭皇后是有關係的。
何況蕭皇后在隋煬帝那裡並非擺設。從嫁到晉王府那天起,她跟煬帝就如影相隨,影響力也眾所周知。因此,如果說隋煬帝是因為賴在江都而得罪了驍果,蕭皇后就該負連帶責任;如果說煬帝是因為貪戀女色而怠慢了朝政,那麼,作為六宮之主,她應該負領導責任。
蕭皇后豈能無罪?
然而,無論弒君的御林軍,造反的竇建德,虎視眈眈的突厥人,還是以隋為鑑的唐太宗,都對蕭皇后禮貌有加。毫無疑問,蕭皇后聰慧、柔順、節儉、識大體、善解人意,堪稱溫良恭儉讓,確實讓人敬重。但聯想到煬帝被殺前她的知情不報和見死不救,卻又不能不讓人疑竇叢生。'20'
這個疑案,也許永遠無法破解。
隋煬帝自己,恐怕就更想不通。
敗家子
據說,隋煬帝死前問了三個問題。
他先問:我有何罪,以至於此?
兵變方面當然自有說法,還說得煬帝啞口無言。不過煬帝還是想不通。他說,我確實對不起老百姓,但對你們這些人可是一點都不虧呀,為什麼要如此相逼?
這個問題無人回答。
於是煬帝再問:今日之事,是誰挑頭?
司馬德戡終於忍無可忍,脫口而出說:普天之下無不怨聲載道,想殺你的又何止一個兩個!'21'
那麼請問,此人說的是事實嗎?
恐怕是。據統計,隋煬帝執政的後期,僅歷史文獻中可以確認的反政府武裝力量就有二百多個,其中既有勳貴出身的李密,也有農民出身的竇建德。按照唐代名臣魏徵等人所撰《隋書·食貨志》的說法,當時為盜為寇造反起義的,竟多達天下人的十之八九。'22'
魏徵的這個數字當然未免誇張,但即便打個對摺也很恐怖。可以說,死前的煬帝已是人神共憤千夫所指。
既然如此,他死了以後,普天同慶了嗎?
沒有。相反,包括反對他的人在內,普天之下竟是同聲哀悼,宇文化及那夥人則成了過街老鼠。他們先是被李密拼了老本予以痛擊,然後又被竇建德一舉殲滅。李密雖然為此而元氣大傷,卻自始至終無怨無悔。竇建德的態度更是十分明朗,他就是要為隋煬帝討還血債。'23'
這就耐人尋味。
毫無疑問,這裡面的情況相當複雜。比如李淵就很可能是貓哭耗子,李密和竇建德則有可能是為了政治正確而舉起的旗幟,做出的姿態。但可以肯定,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在秦末。請問,秦二世死後,劉邦項羽為他哭喪盡哀,陳勝吳廣為他報仇雪恨了嗎?沒有,也不可能。
的確,天下苦秦久矣,卻未必苦隋久矣。至少,隋文帝時代的日子比秦始皇那會兒好過。比方說,根據楊堅在建國之初的一道政令,成年男子可以有三年不納租調,不服徭役,這樣的免稅政策秦王朝又何嘗有過?'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