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解囊相助
第七章解囊相助
末時,諸葛亮趁諸葛瑾一家收拾行李之際,與徐庶二人坐在院落的石板之上,對弈搏殺了起來,就在二人棋局膠著之際,步騭孑然一身,匆匆返回而來。
看到步騭歸來,諸葛亮笑著道:“子山,來的正好,給我們兩個評判一下棋局。”
諸葛瑾在屋內看到步騭臉色不對,忙走了出來,問:“子山,莫非出事了?”
步騭嘆了口氣,一臉愁苦的道:“先生,子旗他出事了,被曲阿東部尉衙門給關押了,剛才我去問過,要想贖他出來,需要交納三千錢,否則他將被髮配到會稽山服役三年。”
“三千錢?這麼多錢,我們也沒辦法啊?”諸葛瑾眉頭不由皺了起來,現在他傾家蕩產也不過兩百錢家底,也難怪他聽到三千錢頓時就犯愁了。
“子山,不要焦急,這究竟是何故,你不妨說一下?”諸葛亮聽到二人的對話,雖說不知道那個叫子旗的人是何人,但聽到錢能解決問題,他忙安慰對方道。
步騭嘆了口氣,道:“今日正午,子旗與同郡的呂凱在碼頭幹活,由於呂凱不小心,摔壞貨主一箱貨物,貨主情急之下,打了呂凱,憤恨之下子旗出手教訓了那個貨主,於是那貨主告到東部尉衙門,告子旗毆打主人,衙門就把他給關押了。”
諸葛亮雖然不知道這子旗究竟是何人,但見步騭這般擔心,心想肯定是他的至親好友,而步騭又是自己需要拉攏的人才,這筆錢他自然得出,雖說三千錢不少,但是諸葛亮與黃月英結婚,黃承彥倒也陪嫁了價值千金財物給他。
因此現今的諸葛亮雖然不能說富甲一方,但卻也算是有些閒錢,所以他當即道:“子山兄無需憂慮,亮尚有有些薄產,正好可以解燃眉之急。”黃月英在旁聞言,隨即返回房中,拿出一個錢袋,交到了諸葛亮手中。
“多謝孔明大恩,他日必當報答。”步騭作揖一拜,感激的喊道。
“子山,你我雖然初識,但卻一見如故,客套話就不用多說了,咱們先去把子旗贖回來再說。”諸葛亮開啟錢袋,從中拿出三錠銀子,遞到了步騭手中道。
步騭望著手中的銀錠,激動之餘,不由感慨道:“孔明真乃義士也。”
“咱們這就走吧。”諸葛亮把錢袋放回懷中,不以為意的說道。
雖說諸葛亮說的輕描淡寫,但他其實還是頗為肉疼的,要知道這一錠銀子,相當於一千二百錢,而這一千二百錢,足夠他一家數口人,在隆中過上半年的生活了。
如今一出手,就拿出了三錠,他現今的錢袋裡也就只剩下五錠銀子,這要是長期入不敷出的話,他的日子也不好過。如今他也沒有收入產業,只靠家裡那幾十畝田地,也就能自給自足。所以對於諸葛亮來說,今後最緊要的事情,就是想辦法賺錢,才是第一要務,只有有了錢,才能發展實力,招兵買馬,否則一切都是空的。
接下來,諸葛亮和諸葛瑾等人,隨步騭前往曲阿東部尉衙門贖人,其餘人則留在家中,照看家門。
前往東部尉衙門的路上,諸葛亮也獲悉了那個子旗的真名叫衛旌,字子旗,徐州廣陵郡人氏,乃是步騭多年來,生死相隨的好友。不過衛旌這個名字,諸葛亮還真沒聽說過,但衛旌出頭幫助的那個同郡呂凱,其父呂岱,字定公,諸葛亮卻是如雷貫耳。
呂岱這人在三國曆史上,跟關羽張遼太史慈等人的名聲比起來,確實相差甚遠,但其在歷史的功績,要是跟這些人比起來,絲毫不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在交州的經營多年,為東吳提供了穩定的後方,以及在南洋諸國教化之舉,無不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可以說東吳史上,呂岱無疑是最值得一看人物。所以當他聽到呂岱之名是,當即就表示,要一併把呂凱和衛旌贖出來,並且表示待會要去拜訪對方。
對於諸葛亮慷慨的義舉,步騭自是心生敬意,對於他要去拜訪呂岱的舉動,步騭驚異之餘,遂道:“定公這人,少時為郡吏,為人剛果堅毅,不喜空談,如今避禍江東,雖然年近不惑,但秉性依舊嚴厲,平時在家讀書耕讀,不與人來往,待會我們贖回子旗和呂凱,一道前往去拜訪,倒也合適宜。”
諸葛亮點點頭,心想這呂岱果真是個性格堅毅的人,也只有有這樣大毅力的人,才能成就非凡之事,看來這個人才,自己更應該抓在手中了。
任何時代,有錢都好辦事,贖回兩人需要六千錢,而有五錠銀子也就足夠,畢竟銀子在市面的價值是一千二百錢,甚至可能更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