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當步騭把銀錠送進東部尉衙門大人手中時,衛旌和呂凱很快就被放了出來。
他們這事其實就是件小事,只是由於他們是貧民,而告他們的人,則是曲阿本地的豪紳,所以這事處理起來,自然也就嚴厲了許多。
二人出來之時,身上都帶有明顯的傷痕,顯然在牢房中,二人受到了皮肉之苦,個頭壯實魁梧的衛旌,明顯沒有什麼大礙,在得知諸葛亮援手襄助時,他慌忙行禮拜道:“多謝恩公,以後但有差遣,某無不遵從。”
諸葛亮見這衛旌雖然剛經歷磨難,但卻並無頹廢之色,欣賞之餘,遂作揖道:“衛兄無需客氣,咱們邊走邊聊。”
一旁的呂凱這會,喘著粗氣,嘶牙道:“多謝先生,某身體欠恙,失禮之處,還望海涵。”
“無妨,呂兄弟客氣了。”諸葛亮見對方年紀比自己還小,個頭也顯得瘦弱,加上剛才在牢中的拷打,一副虛弱的樣子,他忙上前和衛旌一道,攙扶著他走了起來。
隨後諸葛亮在街頭僱了輛馬車,與步騭等人護送呂凱回家,路途中衛旌得知諸葛瑾和步騭,已經答應諸葛亮前往荊州,猶豫了一下,有些遲疑道:“孔明先生,某雖然才學有限,但鞍前馬後跑腿,自信沒有問題,不知先生可願意收留?”
“子旗兄願意前往,某求之不得也。”諸葛亮大喜道,這個人是不是三國名人,暫且不說,只從對方談吐,諸葛亮就判斷出,這個人做為一介從事功曹,確是綽綽有餘的。
“孔明先生,某雖然身體羸弱,但也粗通文墨,幫先生整理書簡,還是能勝任的,希望孔明先生收留。”這會躺在席子上的呂凱,已然聽明白了,諸葛亮即將為官一方,需要人手幫助,雖然他自知才識有限,但還是毛遂自薦道。
在江東避難已經五年的他,從十一歲來江東起,如今已經長達五年,這幾年來由於家貧,他也是嚐盡人生疾苦,父親呂岱個性沉悶,雖然滿腹才學,精通武藝韜略,卻始終入仕無門,以至於呂家這些年來,日子一天不如一天,要不是自己經常出去幹活,貼補家用,只怕家裡都要揭不開鍋了。
諸葛亮伸手忙按住要起來的呂凱,笑道:“呂兄弟願意屈就,亮自是求之不得,但亮聽聞呂兄弟父親尚在,他能同意你隨我去荊州麼?”
呂凱猶豫了一下,道:“孔明先生,若我一家老小,皆去荊州,能否安生?”
諸葛亮堅定的點了點頭,道:“請呂兄弟放心,亮在隆中,尚有薄田十畝,只要有亮一口吃的,定然餓不著呂兄弟一家老小。”
“有先生此言,凱必然說服家父,同先生一道前往荊州。”呂凱自信的說道。
諸葛亮聞言,心頭不由一喜,若能結識拉攏呂岱去新野,那自己無疑就增添了一員大將,那可真是如虎添翼了。
ps:求幾個收藏。。。。謝謝。。
第八章 呂岱相隨
第八章呂岱相隨
數間破敗的茅屋,籬笆編織的院落,這就是呂岱一家六口人,現今的居住的房子。
諸葛亮一行還在院門外,就聽到屋內的悲慼聲,以及埋怨:“你說你多這些書,學這些本事有什麼用,如今我孫兒被抓進牢房,你也不想想辦法,他本來身體就羸弱,這幾年為了貼補家用,卻硬是每日出去尋活賺錢,如今進了牢房,豈能還有活路?”
“娘,您老就別悲傷了,兒子這就去想想辦法還不行嗎?”呂岱也是個孝子,這會聽到母親的埋汰,心裡悽苦,也只得安慰她道。
但呂岱心中卻知道,要想籌集幾千錢,把兒子贖回來,自己根本是辦不到的,如今家中別說餘錢,就是買米的錢都拿不出來了。
嘆了口氣的呂岱,不由搖頭自忖道:“想我呂岱滿腹韜略兵法,自幼學習弓馬刀術,不想今日卻落得這般田地,正是可悲可嘆啊!”
“父親,孩兒回來了。”當呂岱推門走出來那剎那,呂凱看著父親的愁容,感懷之餘,疾步迎了上去。
“吾兒回來啦?這些人是……?”呂岱驚喜之餘,扶著虛弱的呂凱,驚異的看著諸葛亮一行人。
呂凱見父親疑惑,把諸葛亮等人介紹一遍,接著把諸葛亮援手把他們贖回來的始末,一一道了出來。
這會呂凱的祖母以及家人,聽到是諸葛亮救回呂凱的,感激之餘,呂凱祖母更是上前道:“多謝孔明先生救我孫兒大恩,請受老身一拜。”
“老夫人,使不得,使不得啊,呂兄弟與我年紀相仿,皆是四海兄弟,某不過是舉手之勞,豈能以恩人自居,老夫人切莫折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