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第三帝國並不在乎英國人自己是怎麼想的,如今整個德意志戰爭機器已經伴隨命令的下達全面運動起來。
航空部隊方面對英倫三島的轟炸強度並沒有降低,迷惑盟**方的針對性行動被證明有效,航空部隊對倫敦等英國人城市的轟炸開始讓英國高層相信一些事情,比如德意志第三帝國等軸心的登陸行動根本是在虛張聲勢。
在海軍方面,由於大量潛艇部隊的封鎖再加上英國空軍的癱瘓,盟國方面根本不知道威廉港和比利時的多個港口已經集結起一支數量龐大的艦隊。儘管該支艦隊相對於盟國海軍來說可能還顯弱小,但是在強大的空軍力量協同下,進行有準備的強行登陸根本不是天方夜譚。
目前的海上作戰早已經不是一戰時期的模式,所謂的尖船巨炮早已經成了應該捨棄的歷史,戰列艦的重要性一再被證明被削弱。
盟國擁有數量龐大的戰列艦船隻,他們當然也重視航空母艦,問題是在狹小的英吉利海峽之中,如果戰事爆發的話根本無法避免一件事情,那便是德意志第三帝國和軸心國有著龐大的空軍,航空部隊完全可以依靠方面快捷的陸上飛機基地協同海軍作戰。
“Y”航線的那次戰例證明,在海軍有限的船隻下,有了空軍的配合,哪怕是弱小的海軍也可以戰勝沒有大量航空部隊協助的對手。海面的戰鬥早就不是戰艦之間的對轟,火力再怎麼強大的戰列艦被一堆飛機圍上也難免快速地葬身魚腹。
而恰恰的,德意志方面從來沒有放棄這一方面的加強,無論是水上轟炸機還是魚雷轟炸機,它們對海面的船隻威脅程度遠比戰艦之間的對轟。並且,最重要的是,在有限的資源下,一艘戰艦的成本絕對要比損失數架飛機來的多得多,所需要的製造工期和人力物力也是無法相比的。
準備了將近三年的作戰方案,預備了八年之久的作戰部隊,數量多達近兩百五十萬的軍人,只等待一聲令下就將再次踏上戰場。
這些部隊只是得到命令在此集結,除了有限的將領沒人知道具體的作戰實施時間。事實上,除了軍官之外,普通士兵也明白大戰即將在次來臨,可是他們無法從有限的資訊中猜出更多的東西。再則,嚴格的軍事管制下,哪怕猜出什麼和別有用心都無法將訊息傳達出去。
德意志的元首,他在視察之後並沒有馬上離開前線,目前視察隊伍仍然在法國北部和西北部頻繁出現。
大量盟國的情報人員注意力被該支隊伍吸引,跟著隊伍來回亂竄。殊不知,他們的行動早在被監視之列,許多虛假的情報也在必要的時刻被得知。
在11月8日,規格極其高貴的視察隊伍總算離開了德屬法國佔領區,他們出人意料地沒有返轉回德意志本土,在數量多達三百五十架的護航機陪伴下,元首專機抵達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西班牙政府首腦佛朗哥十分高調地舉行了歡迎儀式,隨後進行了密切的交談。
與之形成對比的,得知德意志元首前往西班牙後的英國高層顯得更為放心了,他們猜測既然德意志的高官們都到西班牙進行訪問,那麼該不會有軍事行動了吧?
然而,就在英國上下慶幸不已的時刻,不久之後一個令人震驚的噩耗突然傳來……
第九十八章:登陸日(四)
Blitzkrieg是什麼,它就是閃擊戰。
閃擊戰理論是戰爭爆發之後德意志第三帝**事戰略的基礎。這理論要求在敵人未來得及完成動員和展開本國武裝力量之前,用幾個月或者幾個星期的極短時間內奪取戰爭的勝利。該戰略核心在過去的戰爭中得到應該有效果,拿快速瓦解波蘭和法國來說,它的理論被證明是正確的。
為什麼會有閃擊戰理論的出現?其實答案再明顯不過,主要原因是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資源和兵源缺乏,不得不使用這種能快快速瓦解對手的有效戰術,力求以閃電形式的突擊逐個粉碎敵對同盟各國,竭力避免持久戰。
閃電戰理論最重要的原則是:先於敵軍迅速集中和展開作戰部隊,保障戰略的突然性。實施最強大的首次突擊,以便在初期交戰中即取得決定戰爭結局的決定性勝利,集中優勢兵力於主要進攻方向,以包圍與合圍的方法殲滅敵人武裝力量。
這一戰略核心的出現極大震驚了世界各國,其中蘇維埃加盟共和國感受到的威脅更大,為此他們將過去的研究理論加以完善,整理出一種針鋒相對的策略,那便是《大縱深戰役理論》,預防可能爆發的德蘇之戰下,蘇軍在初期的崩潰後全域性瓦解。
有關蘇聯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