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3 / 4)

大縱深戰役理論的官方總結可概述如下:

大縱深戰役(大縱深戰鬥)是戰役軍團(兵團部隊)的一種作戰形式。其實質在於,以殺傷兵器同時壓制敵方整個防禦縱隊,在選定防向上突破其戰術地幅。然後將發展勝利的梯隊(坦克、摩托化步兵、騎兵)投入交戰,並以空降兵實施機降,迅速將戰術勝利轉變為戰役勝利,以求儘快達到預定的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西方國家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進行了武裝干涉。國內戰爭和反列強幹涉鬥爭勝利後,蘇維埃加盟共和國作為那時國際社會上唯一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依然面臨著嚴重的國際政治形勢。這一歷史背景促使了蘇維埃加盟共和國多名高階將領開始研究用於打贏未來戰爭的戰術戰法。

與西歐國家不同的是,蘇維埃加盟共和國作為一個新生的政權,一切都是從零起步的,軍隊建設也是如此。蘇聯紅軍高階將領普遍受過良好的高等軍事教育,許多人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大戰後的國內戰爭。常年的征戰使這些將領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為蘇軍軍事思想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國內形勢穩定後在國家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支援下,蘇聯軍隊的裝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使部隊體制編制改革和對新軍種的運用方式研究日益具有緊迫性。

自1930年以來,在蘇聯紅軍軍事領導機關的指導下蘇軍開始對各兵種的體制進行了明確的,針對性極強的改革:步兵向摩托化、機械化方向發展,增加了突擊力和火力。炮兵則增強了火力密度與縱深支援保障能力。對裝甲兵、騎兵、空降兵、航空兵等多個兵種的運用和發展路線都作了調整。從總體上而言,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的國家武裝力量整體提高了機動性和縱深打擊能力,為大縱深戰役理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發展條件。

與此同時,蘇聯各大軍區,軍事學院的軍事領導也對大縱深戰役理論的早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1930年初大縱深戰鬥的原則在蘇聯紅軍最高軍事學府——伏龍芝軍事學院'前身為總參謀部軍事學院(1918年)、工農紅軍軍事學院(1921年)'進行了圖上和現地戰術作業。

1932年…1933年伏龍芝軍事學院戰役系開始上大縱深戰鬥戰術課。進行了大規模戰役性軍事導演。其間編寫了第一個圖上戰役假定《突擊集團軍大縱深進攻戰役》和教學教材《大縱深戰役原則》。開始闡述大縱深戰役實施樣式和方法。

這些工作有效地推動了大縱深戰役理論的發展和傳播,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間接地增強了蘇軍優秀將領戰役法思想運用的基礎。裝甲兵學院、茹科夫斯基空軍學院、防化學兵學院、蘇聯軍醫大學等高階軍事學府也紛紛為大縱深戰役理論增磚添瓦,使大縱深戰役理論逐步成為設計各兵種戰略戰術運用、兵種協同、後勤保障、醫療救護等方面的綜合戰役法體系。

當然,理論上的戰役法並不能夠證明其實用性。蘇軍各軍區領導在此工作上可謂是功不可沒,包括白俄羅斯軍區、烏克蘭軍區、遠東特別集團軍在內的蘇聯各軍區機關分別透過組織集團軍、方面軍級別演習的方式對大縱深戰役理論進行了實踐性研究,完善了大縱深戰役理論。如果沒有這些支援,大縱深戰役理論是無法被更多紅軍軍官所接受的。

熟悉閃電戰理論的人想必能夠在大縱深戰役理論中找到很多熟悉的內容。由於研究方向和基礎基本相同,大縱深戰役理論有許多內容是與閃電戰相似的,1937年也正是這一點給大縱深戰役理論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危機。與閃電戰理論有所不同的是大縱深戰役理論並沒有前者所擁有的“兩強一弱”的重大缺陷。換言之,大縱深戰役理論經過蘇軍將領的不斷更新完善已足以勝任作為一個國家武裝力量核心思想的任務。

相對於蘇維埃加盟共和國龐大的國土面積和充足的兵源,盟國特別是英國根本無法拿出有效的作戰理論來壓制閃擊戰,所幸的是英國人有一條天然的防禦鏈,那便是英吉利海峽。

連英國政府都承認:“如果沒有英吉利海峽的存在,法國盟國淪陷之後,英國也將在半個月乃至於更短的時間內戰敗。”

德意志第三帝國並不在乎英國人自己是怎麼想的,如今整個德意志戰爭機器已經伴隨命令的下達全面運動起來。

航空部隊方面對英倫三島的轟炸強度並沒有降低,迷惑盟**方的針對性行動被證明有效,航空部隊對倫敦等英國人城市的轟炸開始讓英國高層相信一些事情,比如德意志第三帝國等軸心的登陸行動根本是在虛張聲勢。

在海軍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