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粽葉,要厚,保證以後澆水時候水是慢慢的滲下去的。
鋪好後,再削幾片比桶內徑略長的竹片,jiāo錯著壓在上面蓋著的棕葉上,要壓實卡緊,每天早晚兩遍或者早中晚三遍澆水,澆水量視水漏出的速度而定,漏得快就澆水勤快些,不過要是漏得慢了,那壓出的豆芽就有比較重的腥味。以後隨著豆子的發芽,自然就會慢慢的將棕葉拱起來,等拱到和木桶高度差不多齊平了,豆芽就算壓得了。
其實有很多東西都可以用來壓芽,比如說虹豆扁豆等等,但是,壓芽也是要考慮效益的,你比如說用虹豆壓出的芽,味道和用黃豆壓出的沒太大的差別,但是,虹豆本身一是營養豐富,壓了芽不就làng費了?二是虹豆價格本來就比黃豆貴上許多,用它壓芽也是大làng費,這一疊加起來,用虹豆壓芽根本就是賠本的買賣,除非說是對口味特別挑剔的人,想換換新口味新吃法,偶爾為之。而huā生壓的芽是因其味道獨特,有特有的huā生香味,huā生芽也粗長,所以用huā生來壓芽倒是可行。
找了木匠,箍了十幾二十個木桶,一天壓兩桶,這樣一來就可以一直輪換著壓,整個冬天基本都不會斷了豆芽的供應,如此,富來客棧又多了一道菜了。這次那個小食鋪掌櫃的給王況帶的綠豆足有二百來斤,用他的話來說,反正綠豆賤得很,建安沒綠豆,綠豆是長在大河一帶的,自己回建安又沒什麼東西可帶,尋思著小東家沒準真能把這綠豆變廢為寶,乾脆,就多帶些來,省得到時候小東家見了真有用的時候,又要huā力氣去找。
除了挑出一斤多顆粒飽滿的,看著是熟透了的綠豆留著做種,明年再種外,其餘的王況都準備用來壓豆芽,因為沒有別的吃法,所以這批豆芽可以說是收晚了點,太過成熟了,表皮大部分都已經開始變黃了,也只能用來壓豆芽吃。
王況指望著等到明年,自己種下的豆芽收穫了,把閩北最著名的小零嘴—綠豆簧給做出來。還有,如果綠豆收得早一點,綠豆的的口感就不那麼粗,還可以做許多的東西,比如說做綠豆陷的月餅,做綠豆糕了等等,夏天,還可以鎮綠豆湯喝,這可是解暑的好東西。
當然,這綠豆還是要孫家第一個種,然後再到第二年,建安人也不用怎麼宣傳,就會跟著種起來,王況也不想佔用農田,他想讓建州人提前養成把田埂充分利用起來的習慣,後世的閩北,**十年代剛開始包產到戶的時候,幾乎是家家的田埂兩邊上都種滿了作物的,中間只留一條狹窄的供人走的路,有時侯種得密的,都很難下腳。這些田埂邊上有的種黃豆,有的種黃瓜,有的種扁豆,反正你就是找不到一條空著的。
這時候,建州人口不稠密,農田基本是很多的,一戶普通人家,都能有二十好幾畝田,人均的耕地都有好幾畝,但就這樣,整個建安縣的現有耕地還不如後世一個大點的鄉鎮多,這個時候,還是山林佔了絕大多數的,如果按森林覆蓋率來算,起碼能達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後世的浦城縣的森林覆蓋率可都一直過百分之五十的,更何況這個時候?
làng費土地是可恥的,毀林開地是更可恥的,不能再像後世一樣,濫砍濫伐,等到水土流失了,環境惡劣了,再來想辦法搞什麼退耕還林的勾當,破壞容易建設難,旦夕之間就可以毀了一大片林子,可要等這林子恢復了起碼要等上個二三十年,而且這還是需要人工干預種植樹木的。
可王況從不認為人工林是森林,人工林品種單一,沒辦法保證物種的多樣xìng,一個不能保證物種多樣xìng的林子,是沒有自我恢復自我更新的能力的。
人工林因品種單一,一發生病蟲害的時候就是大面積的擴散,速度快到很多時候沒人能控制,所以人工林只能稱為綠化林,遠不夠資格稱為森林。
真正的森林,應該有著多種多樣的樹木,灌木,雜草,自然生長的yào材;有許多鳥,有許多昆蟲,有走獸。
真正的森林,應該是從樹冠層,到樹枝層,到地面層,都有其獨特的生態平衡。這樣的森林,物種多樣,即便發生病蟲害,擴散速度也是非常的慢,幾乎都不需要人工干預,病蟲害自己就能消失,這樣的林子,才配叫森林。
所以,王況決定從這時候起就培養起人們充分利用土地的習慣,這時候培養容易,幾乎家家勞動力都是屬於稀缺資源,如果能不開荒,不毀林改地,只在田埂邊上種的話,大家都能很快的接受。而且,耕地多了,人也照顧不過來,要是能集中到一起,不說旱年挑水省力不少,就是每天照料田地少走的路加起來,一年也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