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的兵士,整年的在幹,比建州兩萬多的勞力要強上許多,再加上還有饒州也願意派徭役呢,自然就夠用了。
因此,事情很快就定了下來,以羽林為基礎,派兵五千,考慮到王況和程家尉遲家的關係,又從驍騎、熊渠、豹騎三軍中各chōu了部分人馬,湊出一萬兵士,解兵卸甲,只帶了路上所用的糧草,即刻開赴建州,指揮權歸李業嗣。
也就是說,在建州,這些兵士只聽李業嗣的,其他人的話不好使,若是要離開建州,還需要兵部行文,才能回去,其中的熊渠軍也含有點監視的意味在裡面。
房老頭在給李世民出主意的時候,也提醒了下,建州既然敢說能負擔兵士的糧草,那麼,糧食大豐恐怕不是空xùe來風,或許,這條路,可能就是宣德郎為了緩解中原糧草缺乏而想的,就是為著方便以後向中原輸送糧草也不定。宣德郎少年老成啊,竟然知道借了其他的法子,瞞過天下人之眼來幫助朝廷解決糧草問題,這是顧著了朝廷的面子啊,如此大才,可惜不願管事,可惜,可惜哉
李世民一聽,喲?王二郎這是顧著朕的臉面呢?甭管是不是真的,這龍心首先就大悅,讓徐吃貨又從庫裡給王況挑了些好東西,由著徐吃貨自己選,只要不是書畫什麼的寶貝就行,尤其是那蘭亭序,是絕對不可以的。而且,也因為房老頭這番話,讓他心中更加的迫切希望將建州通往河口的路打通來,其心之迫切,比起王況還要更甚。因此,本著兵貴神速的原則,讓這隊人馬儘早出發,早點把路修好,早點看到成果。
王況哪裡有想到要給中原輸送糧草,現在建州糧草夠用,而且有多不少,但那是為了給新來的流民和修路啊,繁殖耕牛養豚養羊啊這些準備的。真要想讓建安把多餘的糧草送到中原,那也起碼是三四年以後的事情了,百姓餓怕了,第一年大豐,肯定是會存夠至少一年的糧食,這才會想著賣餘糧,而不要說這餓了幾十年的百姓,就是後世的八十年代,在連續豐收十幾年的情況下,農民家裡幾乎都有個大谷倉,存的糧食足夠全家人吃上兩三年的,這種情況,一直到了九十年代末才漸漸有所緩解。
換言之,如果這新的一年,全州大豐,那也是別想市面上出現多少餘糧銷售,肯定絕大部分都存了起來,建州如今不比其他地方,沒別的收入,要錢就得賣糧,現在建州人幾乎都有搞點副業,有的家庭,副業的收入已經超過了種糧收入,和其他地方比,他們可以算是不缺錢的,雖然在王況眼中,百姓口袋裡的錢還是遠遠不夠。4∴⑧0㈥5
只有再等一年,百姓家中存糧至少夠一家人能捱到第二個秋收季節,甚至不放心的人家還可能繼續多存一年的糧,這才會賣。稻穀只要不碾成米,放個三四年是沒什麼問題的。所以要想從建州大量的往外運糧,至少需要三年。
如果王況知道房老頭給他在李世民面前這麼請功的話,嘴巴都能裂到耳根邊去,這個誤會實在是太美麗了,卻又是那麼的順理成章。誰能想得到王況要修路,其初衷只是為了防著李老2他兒子搗luàn?估計李靖應該也能想到,其餘人就不大可能了。
這個年過得很是平靜,回來過年的建安小食鋪掌櫃都沒帶來什麼壞訊息,現在每年年底回建州過年,已經成了這些掌櫃雷打不動的慣例,你只有回到建州了,小東家搞出的新小食才能儘快的學到手,這不?這才二月呢,小東家又搞出個什麼海帶豚骨湯,雖然不是小食,而是更適合在酒樓裡賣的,但是咱也可以做做嘛,能多增加一個搭配,你要在店裡吃燒餅,總得有湯,沒錢的就一碗茶水,有錢的就點一碗豆腐丸或者八寶粥或是番薯粥都行。
而且,等到了秋天,半年的時間限制一過,要是他們人手夠的話,又可以去學做魚丸,增加一個huāsè,這小食鋪啊,那是越來越紅火咯。
程處默在得到了朝廷同意派一萬兵士去幫建州修路,而且只帶了路上吃用的糧草的訊息後,就通知了苗五,讓他派人趕快通知王況早做準備,不要等到兵士來了後,沒糧草而引起譁變,那責任就是程老魔王都擔待不起的。
苗五接到訊息,嚇了一跳,心道陛下可真夠摳,派了一萬人,連同運糧兵和其他後勤人員,加起來起碼一萬五,竟然只帶路上吃用的糧草,深知糧草的重要xìng遠高過軍晌的他,趕忙讓魏小五派人去通知自家郎君,早做準備。
今年已經是第二年種柰果了,到了明年,就可以有柰果收成,王況很是期待的,不光是他期待,梅蘭竹菊四個負責照料大棚的丫頭也是很期待,自家二郎君這麼看中的東西,長出來的果子必定是好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