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2 / 4)

小說:奧古斯都之路 作者:標點

住兩片廣袤的海洋。”

第16章李必達堡(下)

“將絞盤再往下放一點。”平穩的海面上,波普與一幫工程兵士坐在船隻甲板上,正在測量著兩座海門的水深,他們首先測量的是通往黑色海洋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方圓,最後得出的精確結果,是長度一百二十斯塔狄亞,寬約十二斯塔狄亞,並且建議“在庫阿尼恩礁石上建立一座堡壘,可以扼守整個海峽。”

接著,波普的船隻接著朝下,穿過整個普羅彭提斯海域,大約有一百四十羅馬里長,足足花了他們近三天的航程,途中同在船上的薩博,對兩岸的水文地理進行精密的繪製,他在日記卷中記錄著,“對岸的尼科米底亞處在海灣最深處,恰好能和拜占庭形成左右對峙的海軍艦隊停泊地,另外還有庫濟庫斯和洛克那蘇斯兩座島嶼處在其間,故而我建議將來力量充裕的時候,可以在尼科米底亞建設完善的船塢與水軍基地,而在兩座島嶼上設定燈塔、倉庫與小型堡壘,如此的話,整片海域敵人的艦隊根本是無法進入的。”

接著,薩博的雙眸看到,普羅彭提斯海越來越窄,便意識到他們的船隻馬上就要進入另外個海門——赫利斯滂了,這兒的海峽蜿蜒曲折,西岸是平坦的土地,“可以建設農地、兵營與屋舍。”薩博是這樣評價的,而東岸又是急峭的山崖,“從好的方面說,小亞來的侵略者很難在此乘坐上船隻;從壞的方面說,我軍也很難從赫利斯滂,出入小亞。如果軍隊規模太大的話。”而後薩博又看到了東岸的一片荒原。即當年古希臘軍隊攻打特洛伊所屯營的地方。它是介於兩個叫西格安和羅提安海岬間的陸地,還有兩條淡水小河流過,即西莫伊斯河與阿卡曼德河,“真不敢相信,我居然來到了羅馬人的誕生之所,這也許是個民族尋根的路途,我很榮耀,我很幸運。我叫涅爾瓦。薩博凱穆斯,現在激動得無法自持。”薩博坐在甲板上,手裡的鉤筆,因為澎湃的心情而不知在塗畫些什麼。

當波普與薩博將詳細的圖案呈交給李必達時,這位騎兵長官剛剛獲得了凱撒立城的批准,並且得知凱撒已經進入雅典——而蓋比努斯與馬賽拉斯兩位前任執政官,正在朝塞普勒斯坐船逃竄,他們的終結地,也許在埃及,也許在猶太朱迪亞王國。因為怕是現在沒有任何一位君主,膽敢收留這兩位。因為他倆是凱撒的敵人。

“羅德島人與克里特人,已經向我提供了相當數量的船隻,我毫無困難,便可朝更東方進軍,估計會與喀西約或者布魯圖發生幾場無關痛癢的海戰,接著我凱撒會平安在亞歷山卓城上岸,要知道我身邊還有十軍團共四千精兵的衛護。所以李必達你無須焦急,怎麼說小亞的局面,要比我這路要棘手點,你還有一個博斯普魯斯王國需要對付,在拜占庭構築前進堡壘是完全合理的。”

這便是凱撒的答覆,也正中李必達的下懷,自然李必達現在是不會將拜占庭變為座與羅馬、雅典比肩的巨型城市,他沒這必要也缺乏這樣的能力,他只是需要先將此地變為一個橫跨兩洲的兵站堡壘,而後再進行城市化,這在羅馬歷史上也是司空見慣的——後世許多歐陸的都市,都是從羅馬前線堡壘裡轉化來的,這也是他們的城市許多帶“堡”字尾的原因。

李必達決心使用三到五個月時間,也即是整個冬營,來著手這件事,他的策略是“先西后東”。

首先李必達向拜占庭城市長老會宣佈,他們的城市已經成為羅馬殖民地,而後吞併了市政會權力,原來城市的五千居民戶籍與產業保留不變,但是卻必須朝著金牛角海灣遷徙,因為原來拜占庭的居住區太過於靠近內陸,“您的命令我們自當遵守,但是您得體諒,靠近海灣只有些漁村,因為那兒缺乏淡水,原本的呂庫斯河改道後,那兒就得不到充足的水源供應了,滿是淤泥。”當拜占庭長老向李必達訴苦後,這位新任的騎兵長官即刻決定:所屬的五個軍團,三個軍團進行龐大的疏浚工程,重新將呂庫斯河道“疏通筆直”,拾起注入普羅彭提斯海;另外兩個軍團則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的庫阿尼恩礁石上,修築堅固的衛城,這座衛城的端點,距離東岸只有五百羅馬尺的距離,所以波普又策劃在衛城前端修造了座獨立的橋頭堡,裡面佈設了巨大的機關絞盤,可以拉出收回粗壯的鐵鏈,這道鐵鏈與對岸相連,只要橫起,就能夠阻絕來自攸克興海的任何船隻。

接下來,在金牛角的沿岸,最早設立的,就是軍團與輔助蠻族的營地與營市,還有漁場、燈塔、碼頭、倉庫、棧道及各種起重裝置。最早得到這些設施使用權的外國人,是被柯蒂斯國王派來的兩千名色雷斯戰士,當年在阿米蘇斯城,阿狄安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