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名將李謹行,在儀鳳元年從新羅戰場撤出後,立即調赴西線,擔任積石道經略大使。
而涼州道諸軍,由立功無數的沙場宿將契苾何力統領。
“總之,至儀鳳元年底,朝廷已基本完成戰略調整,從遼東抽調大量兵力,開始向青海前線集中力量。”說到這裡,王方翼顯現有點猶豫,又停下了話,喝了口茶,好一會沒有言語。
不過在猶豫了一下後,他最終還是將更多情況和李晨說了。
就在大唐軍隊向青海一線集中力量的時候,吐蕃搶先對我大唐的河湟地區發動了進攻。
上元三年閏三月,吐蕃舉大軍攻打鄯、廓、河、芳四州,殺略吏及馬牛萬計。八月,吐蕃進攻疊州,破密恭、丹嶺二縣。從吐蕃的進攻方向來看,鄯州、廓州和河州均位於河湟核心地區,特別是鄯州和廓州,扼守河湟地區大唐與青海之間的交通要道。
吐蕃人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想開啟進攻大唐腹地的大門。
朝廷馬上做出應對,以洛州牧、周王李顯為洮州道行軍元帥,將工部尚書劉審禮等十二總管,幷州大都督相王李輪(即李旦)為涼州道行軍元帥,率領左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等將,以討吐蕃。
同時朝廷又令在遼東指揮兵事的老將劉仁軌急赴青海,實際負責青海的兵事。
兩道大唐軍隊總兵力合計當在十多萬人,而吐蕃在青海也有近三十萬軍隊。
吐蕃大舉入寇,大唐軍隊整軍出陣,一場大戰看似即將爆發。
說到這裡,王方翼突然話鋒一轉,銳利的眼神注目李晨的同時,沉聲問道:“但就在所有人都認為大戰將暴發的時候,劍拔弩張的雙方忽然又都沉寂了下來,預想中的大戰並未立即爆發。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呢?你可清楚?”
第十四章驚人之語
正聽的認真的李晨,沒料到王方翼會突然問他這個問題,愣了一下後,下意識地回答道:“是因為吐蕃贊普去逝了。”
說來也湊巧,在這一點上,後世時候李晨剛好看到過相關的分析,歷史資料中就是寫著吐蕃人因為其贊普去逝,不得不停止戰爭。
因為青海之戰與大非川之戰在歷史上挺有名氣,酷愛歷史的李晨,對這兩次戰役也多了一點關注,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剛才王方翼所說的一些情況,他也清楚,並且他讀歷史資料的時候,是以上帝視角看待問題的,相對來說,對這件事情的判斷比當事的王方翼更明白一點。
甚至他可以說出大唐與吐蕃之間數十年戰鬥中哪些招式是有效,那些是臭招,如果大唐改變一下策略,會有什麼效果等等論斷。
王方翼問他為什麼吐蕃人會停止戰爭,他下意識地將他知道的情況說了出來。
但李晨萬萬沒想到的是,他這個下意識的回答,卻讓王方翼驚的目瞪口呆。
王方翼一下子從座上站了起來,顫抖著聲音問道:“什麼,你說吐蕃贊普死了?芒松芒贊死了?”
“難道王刺史不知道嗎?”問出了這句話後,李晨頓然醒悟,在這件事上,吐蕃人可是費盡心思隱瞞,不將其贊普去逝的訊息傳出去,所說這訊息隱瞞了三年,吐蕃國內形勢穩定下來後,這才向外界公佈。突然間,他感覺自己沒辦法自圓其說了。
道破天機,有時候雖然會讓別人對自己刮目相看,但沒有合理的解釋,別人不一定會信,即使事實真的證明了你說的是正確的,但別人如果聽不到你合理的解釋,依然會對你持懷疑態度。
李晨現在要想的,就是怎麼合理解釋他衝口而出的這個論斷。
吐蕃贊普死了,這應該是千真萬確的事,因為後世的歷史書上就是這麼寫的。青海之戰暴發的時候,吐蕃人已經將前一任贊普死去的負面效應清除,吐蕃國內的勢力也在經過清洗後,重新掌握在祿東讚的後人手中,吐蕃人有精力、有能力發動對外戰爭了。
王方翼一眼虎目有精光在閃,他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著李晨看,直把李晨看的嚇了一跳。
但說已經說出口了,而且說的還非常肯定,李晨也只能硬著頭皮將事情說下去了。
“去年時候,我師父就從幾位認識的胡人嘴裡,打探到了這個訊息,並得到了確認,其贊普應該去逝快兩年了。吐蕃國內因為其贊普的死,而出現了大的動盪。我以為,這事大家都知曉了,沒想到,王刺史竟然不知道。”牽強的理由說出來後,李晨竟然鬆了口氣。
“原來如此,竟然……如此,想不到竟是芒松芒贊死了,吐蕃人才停止戰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