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3 / 4)

小說:武唐春 作者:莫莫言

如果青海沒有戰事,李敬玄去那裡呆了上陣子,根本不影響大局。

但現在卻探知吐蕃人正在抓緊準備戰事,年後就有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戰爭,這讓深諳軍務的裴行儉憂心忡忡。更讓擔心的是,這樣大的事,劉仁軌竟然沒有上奏朝廷。要不是李晨剛才說,裴行儉還不知道鄯州方向已經打探到了這樣的訊息。

不過裴行儉也馬上明白了劉仁軌不將此情況上奏的原因,如果這訊息送到長安,那在朝議的時候,改派李敬玄前去領軍的決定,肯定會遭到許多大臣的反對,李敬玄不一定能成行。

劉仁軌這樣做,明著就是公報私仇,利用李敬玄不懂軍務這一弱點,挖個坑讓他去跳。如果李敬玄到了青海,青海戰事暴發,李敬玄打了敗仗,那他的政治生涯也走到了盡頭,兵敗之責,肯定沒辦法逃脫,更何況皇帝對這個中書令已經挺厭惡。

“劉公,如此年歲了,為何還要這般做?”裴行儉在想了好一會後,心裡喃喃自語。“這可是關係到我大唐國勢,身為當朝重臣,豈可以如此私心對待國事?要出大事的!”

他對劉仁軌一向很敬重,當前輩一樣看待。但現在發生的事,讓他對劉仁軌的好感少了很多。

裴行儉一向認為,個人利益之爭,不應該凌駕於朝事之上,拿國家利益來踐踏,特別是這種有可能關係國家存亡的大事。劉仁軌想借李敬玄不懂軍務這一點報復,讓李敬玄去青海後打敗仗,然後被朝廷懲處,這樣的用心太險惡,太自私,裴行儉對劉仁軌的印象一下子反轉。

其實不光裴行儉對劉仁軌的印象反轉,李晨也是。

雖然說原來的歷史上記載的就是這樣的事,青海之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劉仁軌一力舉薦李敬玄去鄯州領軍之故,但在真實地看到事情的發展,劉仁軌為了報私仇,竟然把探知吐蕃人準備攻打我大唐的情報都壓下不報後,他對劉仁軌沒太多好感了。

“裴侍郎,我覺得,如果青海之戰馬上暴發,而我大唐指揮軍隊作戰的是李中書令,那這場戰,我們可能會慘敗!”李晨輕輕地說了一句。

裴行儉默然,最終還是點點頭,認同了李晨的話。

“裴侍郎,我覺得,如果你代李中書令去青海領軍,那情況會完全不一樣!”

李晨突然之間崩出的話,讓裴行儉愣了一下,滿是愕然。旋即搖搖頭,苦笑著說道:“這怎麼可能?朝廷已經下詔委李敬玄為洮河道行軍大總管、青海鎮撫大使、檢校鄯州都督,總攬青海軍務,李中書令也接受了這個任命,正準備前往青海。”

“我覺得,裴侍郎才是此次大戰的最佳領軍人!”李晨再次堅定地說道:“如果李中書令因故不能成行,那裴侍郎會向朝廷請命嗎?”

“不能成行?為何?”原本起身,踱步走到窗戶前的裴行儉,猛然迴轉身,精光四溢的眼睛看著李晨。

李晨被裴行儉這樣的反應嚇了一跳,趕緊跟著起了身:“裴侍郎,我只是假設而已!”不過話雖然這樣說,李晨猛然間冒出一個心思來,要是李敬玄真的因故不能成行,朝廷是不是會派另外的人去領軍?如果李敬玄真的病了,或者因故受傷,沒辦法騎馬走路,那是不是真沒辦法去青海了?

一想到這些,李晨的心有點怦怦亂跳的感覺,他強自將一些不實際的想法壓了下去。

裴行儉又看了李晨一眼,深吸了口氣,道:“如果李中書令真的不能成行,朝廷肯定會派其他大臣去領軍。”

“那裴侍郎會請命出征嗎?”李晨追問了一句,問出口後,他又覺得好像這樣問有點不合適。

裴行儉並沒馬上回答,而是坐回了案邊,喝了口茶後,微微笑笑,道:“我們先不討論這個問題,我聽仲翔說,你在青海之事上有不少獨到的見解,今日能否說與我聽聽?”

“裴侍郎如此要求,在下自然不敢拒絕,只是一些希望你不要計較我所說一些過激之話,不成熟的地方也請別見怪!”

“那自然是,我洗耳恭聽!”

王方翼在寫給裴行儉的信中說了很多稱讚李晨的話,特別說了李晨在許多事上的觀點與一般人不同,聽著讓人受益匪淺。裴行儉也就來了興致,今日聽李晨說了這些話後,他對李晨也有點刮目相看,想再聽李晨說說關於青海的事。

李晨也就在裴行儉的注目下,很冷靜地把他對青海戰事的總結說給了裴行儉聽。

這些話,一些與王方翼說過,一些和劉審禮交流過,李晨再總結了一番,以更流暢的語調,說給了裴行儉聽。裴行儉沒插嘴,很認真的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