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現在金城公主還沒出生,第二次和親的事也沒發生。
李晨說完這些,暫時停止了話,他想看看諸人怎麼反應。
李晨清楚,他所說的這些,在場的這些人,肯定不會想到。今日為了讓更多的人注目,他要說一些驚世駭俗的事,讓諸人都吃驚。作為穿越人,李晨對過逝的皇帝李世民,還有現在的皇帝李治,並沒有和麵前這些人那樣敬重。原本李晨對唐太宗李世民很敬重,但在知道了自己真實的身份後,這種敬重的感覺就少了很多。作為李建成的後人,李晨覺得,如果沒有李世民,他現在的生活應該會更好。
雖然李建成當皇帝,他可能不會穿越到這個李晨身上,但一些下意識的抱怨,總是會有的。
正因為有這麼多的心思,他在面對劉審禮及這麼多已經對他有好感的將領時候,沒太多考慮就把這些不曾與王方翼講過的想法,都說了出來。
總的來說,李晨對唐朝時候這一段歷史瞭解的還是比較多,雖然說不上精通,哪年發生了什麼事並不一定記的清,但比一般人還是知道的要多。
他知道一些吐蕃與大唐之間的恩恩怨怨。
貞觀年間,棄宗弄贊向大唐請婚,但被拒,於是提兵十幾萬攻打大唐的松州,併發出威脅,如果大唐皇帝不同意他請婚的要求,就打到長安來。
只不過棄宗弄贊的軍事威脅最終失敗了,吐蕃軍隊慘敗於松州城下。
但棄宗弄贊卻因禍得福,最終得到了李世民的賜婚,文成公主帶著豐厚的嫁妝下嫁。
文成公主下嫁後,在李世民當皇帝期間,吐蕃人表現的比較老實,沒有威脅到大唐的安全。但李世民駕崩後,吐蕃人就開始搞小動作了。
顯慶年間,吐蕃大論祿東贊派兒子贊悉若率軍攻打依附大唐而存的吐谷渾。
此時的吐谷渾幾乎沒有實力抵抗吐蕃的攻擊,他們全靠大唐的支援而存在。
貞觀時候,因為吐谷渾王慕容伏允對大唐採取了對抗的政策,惹惱了李世民。李世民是個好戰分子,他在惱羞成怒之下,起了滅吐谷渾的決心。貞觀九年的時候,大唐戰神李靖率候君集、李大亮、薛萬徹兄弟、契苾何力等一群在歷史上很有名聲的將領,帶著一群虎狼之師,滅了吐谷渾。
幕容伏允的兒子慕容順因為順從了大唐的意志,被擁立為新的吐谷渾王,但不被吐谷渾的貴族所容,最終被殺。其子慕容諾曷缽在大唐軍隊的支援下,坐上了吐從渾王的位置。在這次大戰中,吐谷渾的軍事實力幾乎被摧毀殆盡,幾十年後都沒恢復。
吐蕃人舉大軍來攻,慕容諾曷缽唯一想到的辦法就是向大唐求救。
戰爭開始後,吐谷渾和吐蕃各派使者到長安,互相指責對方挑起事端,希望大唐朝廷譴責對方,制止這場戰爭的發生。
但此時的大唐,正準備集中力量征討百濟和高麗,無暇西顧,沒有給予吐谷渾應有的支援。不過,涼州、鄯州一帶的邊軍還是幫助了吐谷渾人,吐谷渾得以苟延殘存。龍朔三年,形勢開始惡化,吐谷渾貴族素和貴叛逃吐蕃,將吐谷渾國內的軍事、政治、民生等情況和盤告訴了祿東贊。
完全掌握情況的祿東贊,馬上舉大軍入侵吐谷渾,而此時大唐軍隊的精銳,正在名將蘇定方的帶領下,在遼東一帶徵戰,將百濟打的奄奄一息,並準備順便滅了高麗。朝堂上的皇帝及大臣們,也把大部精力都集中在遼東。對於他們來說,平遼東的意義,遠比打敗吐蕃要大。當年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就是在遼東飲恨而歸,沒能將一向頑冥不化的高麗征服。
吐谷渾沒能得到大唐的大力支援,其國內一些貴族所領的部落又反叛歸附吐蕃,最終慘敗於吐蕃人手下,其國土大部被吐蕃佔領,吐谷渾王慕容諾曷缽和妻子弘化公主帶著幾千帳族人,逃到涼州,並派人急赴長安。
聽聞吐谷渾被吐蕃攻滅,皇帝李治這才驚醒過來,下詔委以涼州都督、名將鄭仁泰為青海道行軍大總管,集涼、甘、肅、伊、瓜、沙六州兵馬,準備對吐蕃開戰,替慕容諾曷缽復國。
但戰還沒打響,鄭仁泰卻不幸病死,戰爭不得不停下來。
朝廷隨後派剛剛從遼東戰場歸來的蘇定方坐鎮青海,以青海安集大使身份,率軍屯守於涼州。
只不過在蘇定方抵達涼州後,朝廷並沒下達大軍征討的命令,至於為什麼會這樣,誰也不清楚。
還好,蘇定方在青海的時候,創造了無數的輝煌,數度重創吐蕃人,讓吐蕃人對我大唐軍隊生出恐懼心理。最著名的一戰,蘇定方以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