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3 / 4)

小說:1989紅色攻略 作者:丁格

長篇論文,連載了整整五期,將近三萬字的鉅作。

李路首先在論文中闡述了特種作戰的具體含義和特點。在第一期裡,李路著重強調了特種作戰這種作戰方式,並不僅僅限於陸軍。後世陸海空三軍都有自己的特種部隊,這點無疑證明了這個觀點的正確性。

具體到“特種兵”這個兵種來說,它是陸海空軍數十個兵種當中最新的一個,又是最不容易被人理解的一個。

說到特種作戰,就必須說到特種兵,那麼,什麼是特種兵呢?很多人都能找出答案來。通俗地說,執行特種作戰的兵就是特種兵,特種部隊裡的兵就是特種兵。這話沒錯。

李路認為,真正的特種兵必須具備全天候、全地形作戰能力,不管他隸屬什麼軍種。隸屬誰,那是領導歸屬問題,具備不具備海陸空作戰能力是戰鬥力程度問題。

在文中,李路對當前各大軍區以及海空軍計劃組建自己的特種部隊持歡迎態度,但是他不忘強調,特種部隊不在多而在精,隱晦地提出,希望能首先搞清楚“特種部隊”,然後再動手去組建。

可以說,頭上頂著國防軍第一支特種部隊締造者、國防軍特戰先驅光環的李路,他是有資格說這樣的話的。路三哥早在南疆戰事中,就兩次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了他的理念和能力。

洋洋灑灑三萬字的論文轟動了軍隊,甚至被軍校收錄研究,日後更是列為了理論教材。

李路並未就此停筆,他醞釀中的第二波文章緊接著發表——《未來海軍和海洋權益之我見》。又是一篇宏偉鉅製。

如果說寫特種作戰的時候,李路是站在軍隊的角度和高度去思考問題,那麼在寫這篇直接指向海軍建設的文章的時候,李路更多的是站在一個國家的高度去看待問題,提出建議。

他以西沙海戰和金門之戰為具體例子,深入剖析了結果迥然的兩次以海軍為主體的戰鬥。他沒有用很高深的語言文字,而是採取一種直白通俗的方式,把海軍的重要性點出來。

“……從日本列島到馬六甲,在可以遇見的未來,華夏將遭到來自帝國主義的圍困——我們將遭遇淺海困龍的困境。突破島鏈的封鎖,保住我們的出洋口,維護海洋權益,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未來的世界必將會是海洋的世界,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全世界。華夏必須奮起直追,加強海軍建設,以保證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手裡能夠掌握著一支可以隨著國家利益擴張而擴張的海洋力量……”

“……我國有著長達一萬八千公里的海岸線,有著面積達300萬平方海洋國土。我們需要的,絕對不是千百噸級的護衛艦,更不會只需要幾千噸級的驅逐艦。我們需要更大更先進的驅護艦,需要能夠搭載足夠戰機的航母,來維護海洋國土的主權利益。倘若現在不重視,十年後,我們將會被別人甩下半個世紀的差距……”

“……我認為,華夏海軍應該實行階段性發展,大致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到2000年我們應該擁有至少6艘6000噸級的搭載垂直髮射系統的防空型驅逐艦,6艘通用型導彈驅逐艦,至少12艘4000噸級的導彈護衛艦,以及不少於20艘先進常規潛艇。到第二階段,也就是2010年前,萬噸級的防空驅逐艦以及更多的先進潛艇、國產航母已經加入海軍的服役序列,至少在2015年到來之際,完成第二艘航母的下水。到2020年,海軍應該至少擁有三個航母戰鬥群,只有這樣,才能基本保證需求……”

在接下來的連載中,李路毫不客氣地用幾乎是怒斥的文字,批評當局忽略了海軍的建設,“泱泱大國居然沒有一艘排水量超過3000噸的戰艦”。李路直白無誤地指出,“有人曲解了老人家‘軍隊要忍耐,全力發展經濟’的意思,軍隊忍耐並不代表完全停滯不發展,尤其是最需要加快建設的海空軍。”。

李路沒有任何顧慮地把矛頭指向當政的那位,他知道有些問題並不是他造成的,而是歷史原因。但是,站在對手的角度,李路不介意把更多的屎盆子扣在那位的腦袋上。

一通令人目瞪口呆的怒斥之後,李路回過頭來,從華夏的地理位置、國土資源、自然資源、周邊環境等等切入,大斥某些人以“天朝大國”自居,喪失了基本的憂患意識,並且忽略對群眾的宣傳,任由民間瀰漫著自大盲目的思想潮流。然後話鋒一轉,引出海軍的建設。再次強調,一支強大的海軍,不僅是保家衛國的必須,還是全世界中華兒女生存的底氣,更是一個國家在世界之林的地位保障。

李路通俗而煽情的文章,首先引起了軍事院校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