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能夠執行特種部隊擔負的任務。你們這些營連長要好好的研究一下部隊的裝備,為什麼要給你裝備這些東西。知道為什麼三營遲遲沒有落實編制嗎,是因為裝備跟不上。三營是我們的輕裝甲營,將會裝備國產的新型輪式裝甲車。另外人員編制已經落實的團直屬反裝甲連也會裝備以猛士車為平臺的輕型反裝甲導彈車。”
一番話說得幹部們目瞪口呆,聽上去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李路還留著話沒說出來,如果他告訴大家,未來701團的建制內還會有直升機,恐怕大家會把下巴驚掉。
不久之後,想辦法從陸航那裡弄過來一點剛剛裝備的uh…60“黑鷹”武裝直升機(戰鬥型號,可不是歷史上的民用型號s…70),就能把航空隊給搭起來了。要等到完成黑鷹的國產化,恐怕沒有紅色防務的介入,哪得猴年馬月去了。
對於701團,李路有自己的定位和考慮。未來爆發大規模戰事的可能性幾乎沒有,能夠派上實際用場的,只有快速反應部隊。而他腦子裡的快速反應部隊,絕對不是後世陸軍宣稱的那些裝備了大量的輪式裝甲車的步兵旅,那還不夠快速。
如果非要找一個相似的物件加以形象的說明,那麼,傘兵部隊無疑是合適的。或者說,701團將會成為陸軍中的傘兵部隊——李路醞釀著大動作,誰他嗎的規定701圖不能和101大隊那樣全員學習跳傘技術?
在701團逐漸成形的現在,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第242章 關鍵問題
看最快更新
李路的前世記憶中有一個片段非常的深刻。
歷史上的90年代,中國從老毛子那進口了su…27“側衛”戰鬥機。先進戰機入役,按理說應該提高了部隊戰鬥力才對,然而事實遠非如此。甚至在那一年的海峽危機中,讓空軍丟盡了臉面。
如果說曾經發生過su…27戰機被自己的地面防空部隊鎖定並且差點選落這事,恐怕沒幾人相信。而在各種演練對抗中,su…27戰機的表現甚至比不上j…7、j…8那些破爛。
那一年的危機,數十架su…27居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威懾力,想來也是可嘆可悲。
原因不在su…27戰機身上,而是在於,su…27太先進了,沒有融入空軍的作戰體系中。最簡單的一個問題——地面防空部隊根本沒有辦法判別天上飛的是不是自己的戰機。這裡面涉及到敵我識別的問題——別小看這玩意兒,事實上先進如美軍,也經常出現敵我識別失靈造成各種誤傷事件。
從大的方面來看,就是su…27戰機沒有融入中國空軍的作戰體系中。而李路的701團所面臨的的,正是這麼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首先拋開敵我識別這個問題,一輛猛士戰鬥車代表一個作戰單元,那麼,如何把這些作戰單元勾連起來,形成作戰體系,把每一個單元都置於團指揮部的控制之下,十指捏成拳頭,絕對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
李路詢問過紅色防務的方秋媛,答覆是他設想中的指揮控制系統還沒有成形。李路也表示理解,畢竟資料鏈的研發不是那麼簡單。立足當前的條件,在渡過了開始艱難的階段,不缺錢了,李路先把單兵電臺配發到單兵,然後讓給車輛都撞上了車載電臺。
先用逐漸成熟的電臺作為終端,合理分配了頻道,把簡易的指揮聯絡系統搭起來。即便如此,這種水平已經遠超了國防軍中的任何一支部隊。
即便作為團長的李路,還不能過上透過顯示屏就能實時掌握各個作戰單元的具體位置,但是起碼,某個步兵班開著猛士車出去執行任務,在車載大功率電臺的有效範圍之內,他可以越過中間的營連,直接對他們下達指示。
李路還特別重視電子戰車的配備,利用勇士車作為平臺的電子戰車,相對於高富帥的美軍,還顯簡陋,但是起碼也有了多種干擾手段。
部隊裝備方面上了一個臺階,訓練場建設也有了變化。
701團的新營區健老營區的邊上,中間隔著大操場和班排戰術訓練場。老營區除了對幾棟必要的建築物進行改造成倉庫之外,其他的全都騰空了,但是沒有推倒。
當時大家都不知道團長留著那些破舊的樓房幹什麼,挺佔位置的。後來舟橋旅的人動手加固,然後按照李路給的圖紙對老營區進行施工的時候,才發現,李大團長居然把老營區改成了城市戰訓練場。
看那片劃出來的老營區,相極了南方城鎮的佈局。甚至一些樓房上面還掛著牌子,什麼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