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混亂的各期士官要清晰得多,等級也更加的森嚴了。
她卻是不知道,李路這一套完全就是直接把後世2009年計程車官制度改革搬過來的。實際上,這一套也是跟美帝學的,只不過多了一個四級軍士長而已。
話說回來,美帝那一套華夏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的確很有用。去到2009年才出來個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根源還是因為軍費不夠。不是沒錢,是軍費不夠。
李路提出的兵役改革方案,團裡一致贊同,他就以701團的名義提交了總部。
按理說,像兵役改革這種涉及到國防政策的事情,一個小小的試驗步兵團是沒有資格去擬定並且實施的。這種情況得以出現,還是因為李路這個妖孽。說起來,701團實際上就是當時他參加高層軍事會議和一眾大佬的賭約。
他當時丟擲來的理論和觀點,海灣戰爭畢竟是他人之手,還得他親自動手來證明。否則,他是要坐視“誇誇其談”這個罪名的。
放著701團這張白紙,李路才有機會想畫什麼畫什麼,而不必諸多的顧忌。退一萬步說,即便改革失敗,那頂多是一個團而已。同樣的,改革成功,那也只是一個團,如何深化推廣,就是以後的問題了。
方案是從總部傳到了最高統帥部,和李路預計的有些許出入的是,方案的審批過程遇到了不少阻力。雙方爭執的焦點卻是沒有出乎他的預料——701團究竟有沒有資格去探索和試行兵役改革。
持反對意見的大佬認為,兵役改革是軍國大事,涉及到國家國防政策的調整,一個小小的步兵團小小的團長,沒有資格提出關於這方面的改革方案。也就是說,他們有可能是根本沒看方案的內容,只看了方案最後的落款。
支援派的大佬指出,701團本來就是陸軍改革的試驗田、探路先鋒,任何方式的改變都可以進行,這也是當初成立701團,並且給該團特別撥款、特別權力的原因所在。
李家老爺子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單獨上門求見了副統帥方上將,尋求支援。方上將是欣賞李路的,當時兩人的第一次見面就關於海軍的發展深談了一次,非常的投機。再一個,說起來李路是幫助他完成了夙願的。
兩次大動作,一個是大力促進購買f…14d艦載戰鬥機,另一個則是已經進入南海的運載著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船隊。
當時接到從烏克蘭傳回的訊息說已經成功獲得了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和瓦良格號後,方上將是激動得晚上破例喝了兩杯。當今國防軍中,沒有人不知道,這位畢生為國防軍裝備體系建設費心心血、尤其是海軍裝備體系建設的身材高大的上將,最大的心願是看到自己的航母。
雖然不是自己建造的,但是在咱們的手裡!
方上將對李路這小子是佩服的,所以,他明確地對李家老爺子表示,他是支援在701團先行探索一下兵役改革的,這條路子是可行的。
有了方上將的支援,再加上李家老爺子以及和老李家算是一派的老總,701團的兵役改革方案終於得到了批准。
直到李家老爺子親自給李路打電話,扔下一句“老三,這個事情你務必要好好地做好”,李路才意識到,他那個兵役改革方案得到批准一定經過了一場不小的博弈。
就看李路如何藉著組建裝甲營之機,把這個關係重大的兵役改革好好地整一下了。
第318章 考核標準
看最快更新
這幾天,兵們都嘀嘀咕咕的,訓練間隙咬耳朵,吃完飯後也在營房裡說悄悄話。話題都集中在團裡剛剛開過的全團軍人大會的內容——關於試行新兵役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新兵老兵都在議論著這個話題。
這是和自身利益攸關的大事要事,甭管你有多麼的不在乎這身軍裝,又或者說有多麼的在乎這身軍裝,你都會不由自主地被吸引進去。
對於兵們來說,最吸引人的有兩點,第一,是留隊的名額大大增加,第二,轉改士官後,最低的下士月工資有九百多塊,加上崗位補貼,破千元。
90年代,選擇當兵的絕大多數是為了謀個出路。在四處無望的時候,當兵只需要你有力氣你有膽子你敢拿命去拼,就有機會出頭,顯然就成為了最好也是唯一的選擇。進了部隊,兵們自然想長期幹下去,吃一輩子的皇糧,這是給個鎮政府辦事員也不換的。
穿著軍裝回村裡可比辦事員威風多了。
所以許多人到了部隊都豁出去了幹,狠狠地玩兒命,就是為了能夠得到上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