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怪,倒也不怎麼嚇人,大不了以後不住人就行了。
舅爺後來還跟道人學過建房置梁的學問,一接觸才知道,房屋的大梁是非常講究的,方位、角度、縱貫線都要配合整個院子的佈局,經過嚴格的計算,才不至於會出現“串梁”的情況。
也就是說,那飛來的麥子,是“串梁”另一家的。
所以古時候大戶人家,放財寶的屋子,房梁資料不是嚴格保密,就是找高人專門用咒封上,為的就是防止有不安好心的人故意“串梁”,盜竊財寶。
所謂“黃粱”,自古相傳是圖吉利,鎮宅的意思,和這也不無關係。
現如今,院子還是這個院子,但老房早已不在,新房子都是平頂磚房,已經沒人再研究房梁了。
故事二:五姨太之死(奶奶親身經歷,音訊收錄)
這件事牽扯到上個故事裡,推門的那位二叔。他是奶奶的二叔,不是我的,老人家一輩子活了九十八歲,直我回老家的這個夏天,才壽終正寢。
我這裡也暫且稱他為二叔吧,隔了三輩人,實在算不清楚。
那時候陸家是縣城的大戶,二叔為人不錯,人送外號陸大善人,但就一點不好……愛娶媳婦兒。前前後後一共娶了五個媳婦兒,最多的時候,三個姨太來伺候他,可算是享盡了齊人之福。
第四節 五姨太之死(上)
但照算命的話來說,二叔這個人八字太硬,所以別看他娶了五個媳婦兒,沒一個能陪到老的。算起來,從他十九歲那年娶第一個媳婦兒開始,到四十七歲時四太太去世,二十八年裡,五個媳婦兒走的是乾乾淨淨,而且膝下沒有一子一女,就剩一個老頭,孤孤單單地又活了半個世紀。
據奶奶說,就是老道來縣城的那年,二叔娶了第三房媳婦兒,那時前兩個太太都已經病死了,老道曾經勸他別再娶了,那是害人家,可二叔哪肯聽啊!之後又娶了倆,直到五姨太娶回來後第二個月就自殺了,二叔遭受的打擊不小,這才終於想開,放棄了再娶媳婦兒的打算。
這個故事既然講的是五姨太之死,那就說明她死得蹊蹺。
五姨太進門那年,只有十九歲,但二叔已經年近四十。五姨太也姓陸,是縣城上的本家,但他們家境卻和奶奶家有天壤之別。五姨太從小娘就死了,是她爸一個人將幾個孩子拉扯大。
我剛才說了,二叔平時為人不錯,對本家都多有照顧,特別是五姨太家,幫扶了好多年,也不求回報。
五姨太十九歲那年,她父親年事漸高,加上常年勞累,有一次在田裡累倒後,回家沒幾天就一命嗚呼了。當時家裡的錢都給老爺子看病花了,兩個孩子守著父親的屍體,愣是沒錢下葬。多虧到後來二叔得知,託人把錢送了去,這才算葬了他們的父親。
其實那點錢對於他們大戶人家來說不算什麼。但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老父親的頭七過了後,五姨太就來到我奶奶家,說是為了報答二叔,硬要嫁給他當媳婦兒。
當時一方面二叔幫襯他們家並不求回報,再者他剛娶了第四個媳婦兒不久,暫時還沒有接著娶的打算。
可誰知道這丫頭犟得很,不同意,就跪在奶奶家門口不走。家裡人沒辦法,就跟她商量,說又不是非當媳婦兒不可,如果需要錢,家裡可以給他個使喚丫頭的差事先幹著。可她不,就是非嫁不可,說是爹託夢說的,必須聽從。
到後來,奶奶家裡當家的也沒辦法了,就跟二叔說你看著辦吧,趕緊把這事兒處理了。一個大宅院,家門口天天跪著個人算怎麼回事兒?
二叔後來想了想,這閨女也不醜,而且屁股大,好生養,自己現在還沒有一兒一女,說不定娶她進門,沒兩年就能生一個大胖小子。再者這丫頭鬧得滿城風雨,都知道非他不嫁,現在推出去,也沒人肯娶她了,那等於是害了人家,不行乾脆就迎進來吧!~
沒辦法,和家裡商量來商量去,看樣子也只能如此,於是選了個不錯的日子,彩禮一送,沒怎麼張羅,就把這小姑娘迎進了門。
要說這事兒完全是五姨太自願的,她進門後就算隨了心願。二叔脾氣也好,輕易不對幾個媳婦兒發火,應該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才對。
怪就怪在,這閨女進門後,就整天唉聲嘆氣,也不說話也不笑,除了吃飯,平日裡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只有見了家裡的小孩子們,才有那麼一點點喜慶氣兒。
二叔見這情況,得其所好,給了五姨太一個差事……平時就沒事帶著我奶奶他們幾個孩子玩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