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則透過網路參加。
會議首先確定了一件追在眉睫的事:星艦地球的航行目標。會上一致透過保持現有航向不變。這是章北海在起航時就為“自然選擇”號設定的目標,航向指向天鵝座方向。精確目標是NH558J2 恆星,這是距太陽系最近的帶有行星的恆星之一,它帶有兩顆行星,都是類似於木星的氣液態行星。不適合人類生存,但可以為飛船補充核聚變燃料。現在看來,選擇這個目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在不同方向有另一顆帶行星的恆星,據觀測其中的一顆行星的自然環境與地球類似,而距離與前一個目標相比只遠了一點五光年。但這顆恆星只帶有一顆行星,如果這個世界並不適合人類生存(可生存的世界條件十分苛刻,且跨越光年的觀測總是有偏差),那星艦地球就失去了補充燃料的機會。而到達NH558J2 後,補充了燃料的飛船可以以最高航速更快地前往下一個目標。
NH558J2 距太陽系十八光年,按照現在的航速,再考慮到航程中的各種不確定因素,星艦地球可能在兩千年後到達。
兩千年,這個冷酷的數字再一次使現實和未來清晰起來。即使考慮到冬眠因素,現在星艦地球的大部分公民也不可能活著到達目的地,他們的人生之路只能是這二十個世紀的漫長航程中的一段。而對於那些到達目的地的後代來說,NH558J2 不過是一箇中轉站,誰也不知道下一個目的地在哪裡,更不知道什麼時候星艦地球能找到真正適合生存的家園。
其實,章北海的思考是異常理智的,他清楚地球之所以如此適合人類生存,並不是巧合,更不是什麼人擇原理的作用,而是地球生物圈與自然環境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這種結果,在其他遙遠恆星的行星上不太可能完全重複,他飛向NH558J2 的選擇蘊涵了一種可能:可生存世界可能永遠也找不到,新的人類文明將是永遠在航行之中的星艦文明。
但章北海沒有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真正能夠接受星艦文明的,可能是星艦地球的下一代人了,這一代人只能把一個想象中的像地球那樣的行星家園作為人生的寄託。
這一次公民大會還確定了星艦地球的政治地位,會議認為,五艘飛船永遠屬於人類世界,但在目前情況下,星艦地球在政治上已經不可能屬於三大艦隊和地球世界,而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
這個決議被髮向太陽系,聯合國和艦隊聯席會議沉默了許久才回信,沒有表態,只有作為默許的祝福。
於是,人類世界現在分為三個國際:古老的地球國際、新時代的艦隊國際和飛向宇宙深處的星艦國際。最後一個國際只有五千多人,卻攜帶了人類文明的全部希望。
第二次公民大會開始討論星艦地球的各級領導機構的問題。
在會議開始時,章北海說:“我認為這個議程早了些,我們必須首先確定星艦地球的社會形態,才能決定需要什麼樣的領導機構。”
“就是說,我們首先需要制定憲法。”東方延緒說。
“至少是憲法的基本原則吧。”
於是,會議在這個方向上展開討論。大多數人的思想傾向是:星艦地球處於嚴酷的太空環境中,自身的生態系統又十分脆弱,在這樣的條件下生存,必須建立一個紀律嚴明的社會,必須保證統一行動的意志。於是有人提出:應該保留現有的軍隊體制。這個想法得到了多數人的贊同。
“就是說,一個專制社會。”章北海說。
“前輩,應該有個好聽些的名稱吧,我們本來就是軍隊。”“藍色空間”號艦長說。
“我認為不行。”章北海決然地搖搖頭,“僅靠生存本身是不能保證生存的,發展是生存的最好保障。在航程中,我們要發展自己的科學技術,也要擴充套件艦隊的規模。中世紀和太低谷的事實都證明,專制制度是人類發展的最大障礙,星艦地球需要活躍的新思想和創造力,這隻有透過建立一個充分尊重人性和自由的社會才能做到。”
“如果前輩指的是建立一個現代地球國際那樣的社會,星艦地球可是有先天的條件。”一名下級軍官說。
“是的。”東方延緒對發佔者點點頭,“星艦地球的人數很少,且有極其完善的資訊系統,任何問題,都可以很便捷地由全體公民討論和表決,我們可以建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民主社會。”
“也不行。”章北海又搖搖頭,“正像前面那些公民所說,星艦地球航行在嚴酷的太空中,威脅整個世界的災難隨時都可能發生。人類社會在三體危機的歷史中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