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被打得連渣都不剩了!
就當朗勒扎克在北線苦苦支撐的時候,他的右翼傳來了極度不利的訊息。位處中軸的德朗格爾第四集團軍的失利撤退,不僅讓南方的呂夫集團軍左翼暴露,也讓北方朗勒扎克的右翼為之洞開。四十三年前,法軍正是在色當城下被德軍團團包圍,致使法蘭西第二帝國遭到無可挽回的崩潰失敗;而一旦符騰堡公爵的部隊再從東南方殺出、截斷朗勒扎克的退路,法國第五集團軍必將陷入重圍。
要使法國不出現第二個色當,就必須讓第五集團軍避免滅頂之災。朗勒扎克此時很清楚,只要軍隊還在,就不會出現像色當戰役那樣不可挽回的失敗,就可以繼續打下去。而假使第五集團軍被殲滅,法軍的整個戰線都會轟然崩塌;不管他在三個德國大集團軍的夾擊中打得多麼英勇,都不可能挽回徹底失敗的局面!
5月21日,德國第四集團軍進駐翁埃耶,這更加堅定了朗勒扎克撤退的決心。由於他清楚的知道,性格執拗的霞飛是不可能同意他撤退的。於是朗勒扎克便自行做了決定:在向總司令部發了一封報告之後,他命令自己的部隊趁夜撤出陣地,全速朝西面的伊爾松和勒卡託轉進。
隨著這道命令的下達,法國想在一場短期戰爭中打敗這個宿敵的最後希望全部化為烏有。除了在最南端的阿爾薩斯還能維持戰線之外,所有地段上的法軍部隊都在向後倉皇撤退。法軍的整個計劃正在土崩瓦解,誰也不能預測未來的戰況究竟如何,色當戰役的幽靈徘徊不去,除意志堅定的霞飛之外人人憂心忡忡。在接到郎勒扎克的報告後,霞飛如同石化了一般坐在原地默不做聲,既沒有提出異議,也沒有撤銷反對,算是預設了這個在當前形勢下最明智的決定;然而對於朗勒扎克一手葬送掉十七號計劃的行為,他是不會饒恕的。
與此同時,在更北面的蒙斯運河上設防的英國遠征軍也迎來了德國第一集團軍的雷霆一擊。相比於“胸懷理想利劍在握”的法國人,十年前剛在布林戰爭中被狠狠教訓了一頓的英國陸軍卻是非常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在弗倫奇爵士的指揮下,唯恐實力受到重大消耗的英國遠征軍從開赴蒙斯的當天就開始掘壕固守,而英軍的防禦工事也較法軍要優越得多。
憑藉著塹壕之利和眼前的那條不到十米寬的運河,英軍在這一地區抵擋了克魯克一個白天的時間。雖然他們讓從列日戰役以來就一直所向披靡的克魯克集團軍第一次嚐到了進攻受阻的滋味,但卻也是不能阻擋兵威正盛的德軍的進軍腳步。當大量重炮和基洛夫空艇出動之後,蒙受空前火力打擊的英軍,在三倍於己的德軍的進攻面前仍是隻能選擇後撤。
雖然英國陸軍戰鬥力並不強勁,但他們撤退的能力確是世界頂尖。歷史上,他們就曾在達達尼爾戰役中於土耳其軍隊的眼皮底下安然撤出了數十萬大軍而毫髮無損,堪稱神蹟,而這一次的撤退也是不遑多讓,死傷了近兩千兵力的英軍在夜間的行動簡直可以說得上是轉進如風。等到德軍第二天準備再度發動攻勢的時候,才發現運河對岸的英國人早就已經逃得無影無蹤了。
ps:感謝書友二月三十戒書的打賞~~~
第339章霞飛的希望
5月23日,法軍開始從法德、法比邊境附近全軍撤退。而在法軍佔據優勢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南部地區,亦有大量軍隊正在朝內地急速轉移。與半個多月前那意氣風發的姿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刻的法軍官兵臉上已經沒有任何的笑容;他們或緊張焦慮、或失落悲沮,在一片沉重的氛圍中向後方急速後撤。
從5月6日在阿爾薩斯打響第一槍起,“胸懷理想利劍在握”的法軍與他們的老對手德國人交手了兩週半的時間。而在這十七天的時間裡,擁有70個師125萬人的法軍其傷亡和被俘的總人數竟達到了35萬之眾,足足是整個英國遠征軍全部兵力的四倍還多。而做為勝利者,西線德軍自開戰以來的損失只有不到7萬,其中還包含了此前與比利時軍隊進行鏖戰所蒙受的傷亡。
造成這一損失比例極度懸殊的因素,一方面是因為德軍的裝備精良,航空兵、炮兵、步兵、裝甲兵協同得力,另一方面則完全是法國人自己的原因。而這一因素又來源於多方面,既有軍隊戰術上的、也有火力支援上的,更有指揮決斷上的、甚至還有軍服著裝上的。
在軍隊戰術上,法軍官兵深受他們於1912年制定的那本《野戰條例》的荼毒:以至於上至中將軍長、下至列兵小卒,其腦中對於戰鬥的認識就只有“殊死進攻”這一個字眼,並對其痴狂鍾情,如痴如醉。而至於後勤補給、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