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2 / 4)

小說: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作者:兩塊

以拖排水量2500噸的軍艦上岸,工程經法國工程師指導施工,在9070年春季即安裝完畢。4月3日首先啟動小拖船胎架進行試驗,將“長勝”輪船拖曳上岸,花費兩個小時。4月7日,“福星”號緩緩靠近江岸,停泊在長59。7米的中等拖船胎架上方,成了試驗這組機器的第一艘軍艦,25臺拖船機一起啟動,四個小時之後“福星”便被拉到了岸上。此後“萬年青”又靠近拖船塢,小、中兩組拖船胎架同時啟動,也是四個小時就穩穩地上岸。從此,船政軍艦的基礎維護裝置得以解決,不用再借助外商船塢油修。

早在9070年6月12日,船政大臣沈佑鄲上奏朝廷,報告第三號輪船“福星”艦成功下水,同時提及繼“萬年青”號之後船政的又一艘150馬力輪船已經開工建造,並已為其預先命名為“伏波”。

在“萬年青”號改造工程完畢之後,林義哲上報朝廷時,再次詳細闡明“兵商兩用”船型的弊病,朝廷於是正式諭令船政不必再造兵商兩用船。這意味著船政真正擺脫了左季皋留下的錯誤指導方針的束縛。由於船政所造戰艦已有相當規模,據此沈佑鄲決定,再造的150馬力輪船為專用的運輸艦。

根據沈佑鄲的要求,船政總工程師達士博和乾國技術人員在第一號輪船“萬年青”的基礎上進行了再設計,創制了新的150馬力運輸艦的方案。在“萬年青”的基礎上縮減了運輸艦的長度,適當加大了船寬。經過這樣設計出來的“伏波”艦,似乎可以認為是“萬年青”號的改進型。然而實際上,新的150馬力輪船“伏波”不僅僅是做了尺度的調整,其設計的其它很多方面都已經和“萬年青”有了本質的區別,屬於船政的洋員和中方技術人員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創造出的全新艦種。

建成後的“伏波”級依舊是全木質炮艦艦型,排水量1258噸,主甲板以下的艦體部分外觀上和“萬年青”非常相似,但貨艙容量卻大大增加,達到了720噸,是一艘專門用於運輸載貨的運輸艦。

“伏波”艦的龍骨在鋪上船臺時,新生的船政已經擁有了製造大型軍艦的經驗,船政的技術人員、工匠等對這艘式樣類似“萬年青”的運輸艦應當如何興工,都是輕車熟路。加之船政大量的車間廠房已經陸續落成,裝置條件較初創時改良很多,“伏波”艦的建造速度因而相當快捷,在船政總工程師達士博的主持下,只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就基本竣工。相比最初的“萬年青”號,施工效率有了飛速的提高。

在乾國輪船招商局成立後因船隻規模較小,實力單薄,難以同外國公司競爭。為了從速擴充輪船招商局的船隊,創辦者李紹泉試圖購買更大型的輪船,但卻一直未能成功,因為外國掮商送來供選購的,無一例外的都是些二手貨,“價昂質劣”,正當李紹泉感到無從措置的時候,船政“伏波”級運輸艦下水的訊息傳來,李紹泉大喜過望,立刻決定從船政購入這些新式運輸艦。

在輪船招商局成立之前,李紹泉在打報告向朝廷申請的時候,便提出招商局的船隻應當從江南製造局、福建船政的船隻內領用。只是當時船政和江南製造局都在大造軍艦,沒有船隻可用。與因為剿滅教匪軍時,淮軍擅自越境進入過自己勢力範圍的浙江為由而終生視李紹泉為大敵的左季皋不同,沈佑鄲並沒有因此而對李紹泉掣肘,而是事事以大局為重,加之林義哲成立船政槍炮所製造林氏機槍時,曾得到李紹泉的大力支援,因而雙方的合作並無障礙。沈佑鄲明白招商局的成立對乾國航運事業意味著什麼,在瞭解了招商局的困難之後,沈佑鄲決心大力支援招商局同外國航運公司競爭。

經過協商之後,代理船政大臣的夏獻綸決定將已經造好的“伏波”級運輸艦的頭兩艘“伏波”、“永保”先行交付輪船招商局使用,後續新造的“海鏡”、“琛航”、“大雅”、“永清”四艘同級艦建成後也歸招商局。所有六艘“伏波”級運輸艦招商局只付半價即可。訊息傳出後,上海的西方媒體無不嫉妒,尤其是英國輪船公司,“我們聽說福州當局把兩隻福建船政建造的最大的輪船半價賣給招商局,這樣的饋贈當然大大有助於招商局,使他們可以用比已經減倒最低限度運價的外國對手還要低的運價運營,而且這樣還有利潤。”

第一百七十五章從“威遠”到“福靖”

早在“湄雲”艦下水後不久,9069年的冬天,船政的工人、技術人員和洋員便開始對後來裝上“伏波”號的150馬力蒸汽機及配套鍋爐畫圖研究。製圖工作由位於輪機車間樓上的“繪事院”進行。在洋員的指導下,繪圖學生們一筆一筆詳細地勾勒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