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敬親王乘小火車來到了清綺園的永慶長春,去春芳齋覲見。
頂帶朝服的敬親王被引入春芳齋,在他給仁泰仁曦兩位皇太后見禮並被賜座之後,他壯著膽子,偷眼瞧了一下兩位皇太后。只見仁泰默坐著望著窗外的月景,仁曦則低頭看著自己的戴著長長金指套的手指甲,她們的神態都顯得很是平和,並未現出有大事發生的樣子。
不多時,純親王也到了,行禮賜座之後,仁曦便開門見山的說道:“這麼晚叫六爺和七爺過來,為的是日本的事兒,六爺和七爺想也知道,這些個日子,日本國內一直不消停,我們姐妹對日本的情形所知不多,知道的一些事兒,也大都是從這‘點時齋畫報’上得來的。”仁曦指了指桌邊厚厚的一沓“點時齋畫報”,“這日本現下具體的情形,六爺和七爺知道多少?能不能和我們姐妹大略的說一下?”
“回皇太后的話,這日本自西鄉隆盛舉兵起事之後,日本政府平叛不利,海陸皆連遭大敗,西鄉所部現下已佔據日本西南半壁共計二十二縣,擁海陸兵馬二十餘萬,日本三都京都、大阪、神戶皆已淪陷。現下日本政府陸軍損失嚴重,海軍幾近全軍覆沒,遂有‘借師外國’之議。”敬親王答道,“前些日子日本公使柳原前光來總署遞函,商借我大乾海陸軍若干,助日本政府平定西鄉隆盛叛亂,臣以日本非我大乾屬邦,不便出兵,婉言回絕,但為求兩國和好起見,願以便宜價格售日本槍械彈藥,以助其平叛。前經直督李紹泉處,從滬廠調撥此前積壓之施耐德槍彈十萬發,先行售於日本,以解其燃眉之急,柳原曾專書致謝。”
“柳原還曾前往海署,求借兵輪助其海軍平叛,臣以中土蒸汽兵輪亦少,不足使用為由回絕,柳原稱日本海軍已無可戰之艦,叛軍海軍甚強,日本政府難以護得海口我僑民之周全,請派兵輪一二隻前往護僑,臣從船政水師調最新建成之‘開濟’、‘鏡清’二巡海快船前往大阪及長崎護僑,後又抽調駐琉球懷恩港之‘登瀛洲’、‘元凱’二快船前往橫濱。現下共有四艦在彼處。”純親王接著答道。
“那就是說,我大乾現在日本之兵,除此四艦之外,再沒有了,是嗎?”仁曦太后看了看桌上展開的日本地圖,問道。
“是。”敬親王和純親王對望了一眼,齊聲答道。
“聽說日本給這西鄉隆盛逼得有些急了,是以才打起了借兵外國的念頭。”仁曦太后想了想,又問道,“六爺對這西鄉隆盛,可知道些什麼?”
敬親王沒有想到仁曦太后竟然會突然問起西鄉隆盛來,不由得愣了一下,但他很快便定下神來,回答道:“回皇太后的話,這西鄉隆盛,本是日本國主之重臣,昔年日本朝政為幕府將軍德川氏把持,國家貧弱,日本有志之士為求強國,行倒幕之舉,西鄉隆盛參與其中,縱橫捭闔,連結國內諸藩效忠朝廷,終於迫使德川氏還政與日本國主,立下大功。”(未完待續。)
PS: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求點選!求月票!
第三百七十八章神論無敵
“哦?這麼說來,這西鄉隆盛是忠義之臣啊,可後來為什麼會舉兵反叛呢?”仁曦聽了敬親王的回答,微微一愣。
“西鄉隆盛秉性忠義,在日本極有德望,被譽為武士之楷模,故而此次舉兵,日本國內士族一呼百應。”敬親王緩緩答道,“究其反叛之因,乃是因為日本政府自維新之後,為裕國用,苛待士族,取消士族俸祿,士族無有生計,故多有起事者,西鄉隆盛舉兵之前,便有江藤新平為首‘佐賀之亂’,後又有‘神風連之亂’和‘荻之亂’,皆為日本政府迅速鎮壓,西鄉隆盛為保士族生計,是以不得不舉事以應,然其不願背叛國主,故以‘新政厚德’為號,向政府兵諫申訴。”
“原來如此,這西鄉隆盛實是忠信直臣,其用心可謂良苦,惜乎日本國主不能用耳。”仁曦太后嘆了口氣,說道。
“日本國主頗有才略,但做事急於求成,任用大久保利通等急功近利之臣,結果激起此變,此次日本內亂,可為我大乾之戒。”純親王在一旁說道。
“日本政府平亂不力,海陸喪師,已有根基不穩之象,依六爺和七爺看,這西鄉隆盛,能否成事兒呢?”一直沒有說話的仁泰太后突然問道。
“回皇太后的話,現下西鄉隆盛已然佔據日本西南半壁,兵勢極盛,然彼仍奉日本國主為尊,且宅心仁厚,為防兵禍連結,殺戮過重,是以在佔領神戶之後,便止兵不前,上表國主辯白,欲為和談。”敬親王回答道,“其用心雖好,但以兵法觀之,有‘縻軍誤戰’之嫌。蓋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