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2 / 4)

小說: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作者:兩塊

海權在其手,若以海軍護送陸軍一部在東京灣登陸,直搗日本京城,則事成矣。而其竟放如此良機而不用,給日本政府以喘息之機,向外國借兵。以臣看,現下西鄉隆盛雖佔據優勢,以其行事迂腐顛倒。恐難保不敗也。”

“噢,是這樣啊……”仁泰太后聽了敬親王的解釋,只是略略點了點頭,沒有再說話。

“六爺,依現在的情形,我看這日本政府,應對乏人,這西鄉隆盛的名聲又很好,從者甚眾,搞不好便能成事兒了也說不準。”仁曦太后又說道。“這日本政府自改國主柄政以來,野心甚大,數年前竟藉口生番殺害船民,欲染指苔灣,同我大乾交兵,殺害我陸師官兵,截斷我海道,炮轟我港口,諸多非是,難以盡述。幸為林文襄率兵逐退。其政府如此,若是能換上一換,我看倒也是不錯的事兒。六爺以為呢?”

聽到仁曦太后似乎有支援西鄉隆盛的意思,敬親王心裡一驚。他趕緊回答道:“回皇太后的話,臣以為,日本人狼子野心,無論是哪一方主持政府,一旦其坐穩局面,便仍會對外擴充套件。為禍他國。”

聽了敬親王的回答,仁泰和仁曦急速的對望了一眼。

“六爺是說,若是西鄉隆盛上臺,也會對我大乾不利嗎?”仁曦問道。

“回皇太后的話,正是如此。西鄉隆盛曾為日本政府參議,參政期間,為給國內士族謀出路,曾倡儀徵伐朝鮮,後為大久保利通所陰阻,一怒之下,辭官歸隱。”敬親王答道,“由此可見,其人若是上臺主政,難保不再興徵韓之師,屆時定為我大乾之患。”

敬親王的這番話一出口,仁泰和仁曦兩位皇太后全都神色一凜。

“皇太后可還記得,數年前領兵侵苔之酋首,為林文襄所斬者,便是這西鄉隆盛的親弟西鄉從道。”純親王也適時的插了一句。

“這麼說來,還是林文襄的辦法好一些啊。”仁曦太后點了點頭,“借日本內亂之機,削弱其實力,使其元氣大損,縱然平定叛亂,也難為我大乾之敵了。”

“皇太后聖明。”敬親王和純親王齊聲答道。

“可是,日本政府現下已決定向俄國借兵,俄國人摻和進來,對咱們大乾,只怕是沒有什麼好處吧?”仁泰皇太后問道。

聽到仁泰皇太后說日本已然決定向俄國借兵的事,敬親王和純親王全都吃了一驚。

他們倆現在所瞭解的情況,是日本政府已經分頭照會各國,提出了借兵平叛的請求,各國對此反應不一,正在協商之中,哪曾想到了晚上,他們竟然從皇太后的嘴裡聽到了日本已然決定向俄國借兵的訊息!

“回皇太后的話,俄國欲圖我大乾久矣,前借英法聯軍之役,侵吞我東北大片國土,現下又強佔伊犁,諸多要挾,若其借兵日本,難保不趁機侵奪日本國土,則我大乾不獨陸疆不寧,海疆亦當動搖。”敬親王說道。

“我覺著也是,顯鳳皇帝當年就是因為俄國人的緣故,不幸龍馭賓天的。”提到俄國人,仁泰皇太后的眼中閃過一絲憤恨之色。

“臣斗膽敢問皇太后,這日人決意向俄國借兵的訊息,從何而來?”敬親王問道。

“左季皋上了一份密奏,裡面說到了這事兒。”仁曦皇太后不動聲色的說著,從“點時齋畫報”下抽出了一份奏本,交給了侍立在一旁的李錦泰,“李錦泰,拿去給六爺和七爺瞧瞧。”

李錦泰雙手接過左季皋的奏本,快步上前,呈到了敬親王面前,敬親王雙手接過後開啟,仔細的觀看了起來。

“……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環衛北方,百數十年無烽燧之警……而況今之與昔,事勢攸殊。俄人拓境日廣,由西向東萬餘里,與我北境相連,僅中段有蒙部為之遮閡。徙薪宜遠,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為綢繆者也。”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西北臂指相連,形勢完整,自無隙可乘。若新疆不固,非陝甘山西各邊時虞侵軼,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晏眠之日。……”

看到左季皋又再強掉他的“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的老調,敬親王的眉頭習慣性的皺了起來。他忍住了沒有說話。而是繼續的看著下文。

“……聞俄領事言,日本以北海道之地換俄人出兵,助其平定西鄉隆盛之亂,聽聞我朝有倡議出兵者。乃請臣代為進言,稱日本芥蘚之亂,俄人旦夕平之,不勞天朝之兵。臣知俄人有所圖於日本,故作此言。然為我朝計。日俄之事,臣以為不可介入,當抽身事外,靜觀其變可也。……日本前次征討生番,我朝為生番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