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駐琉球,其餘多艦分回各省水師防地,兵力過於分散,號令不一,一旦有事,難以聯成一氣,船政大臣丁日昶曾上疏有整頓沿海各省水師,統一設立三洋水師之議,洵救時之急務,林文襄在世時亦贊同之,宜當速行。”張霈倫答道。
“你說的很好,三洋水師之設,就照你說的這麼辦罷,回頭你寫個摺子上來,把具體的條陳列一列,議政王大臣會議後,即便施行。”
“臣領旨。”張霈倫知道自己這次覲見已然達到了目的,心中滿是喜慰之意。
結束了覲見,張霈倫離了“永慶長春”,乘火車到皇城根車站下了車,又坐馬車回到了賢良寺的住所,他剛一進門,便有一位僕人送來了一封電報。
張佩綸注意到電報是李紹泉發來的,趕緊開啟看了起來。
“……果如君所料,榮登水師譁變,東撫竟不能制,現北洋水師正在威海灣,擬調兵輪一二前往彈壓……”
第六十四章愚頑老朽
張霈倫看完了這封短短的電報,嘴角現出了一絲微笑。
“如此,北洋全防到手,三洋水師之設,再無人可以動搖了!”
山東,濟南,巡撫衙署。
“廣東那邊兒,咱們訂的船,有訊息沒有?”山東巡撫丁直璜對師爺問道。
“回老爺,已經去函催了幾次了,到現在還沒見回信兒。”師爺覺察出了丁直璜語氣中的不滿,趕緊回答道。
“真不知道他們在那邊兒磨蹭什麼!造幾條木船,難道比造輪船還費事?”丁直璜有些惱火地說道,“接著發函催!”
“是,是,老爺。”師爺聽了丁直璜的命令,一疊聲的答應著。
“現在不是有電報線了嗎?不行的話,從天津那邊兒發電報過去!”丁直璜又命令道。
“是!是!老爺!”師爺答應著,他看了看丁直璜的臉色,還是忍不住提醒道,“老爺,朝廷的旨意,可是不讓再給水師造木船了,全改成火輪船了啊……”
“你懂甚麼!朝廷的旨意又不是一成不變的!”丁直璜一聽便火了,“火輪船造起來費事費錢,操縱不易,水師現有木船修葺一番便可使用,要什麼火輪船?船政造的火輪船,不也多是木頭的?我要這木船來,便是要向朝廷證明,木船仍然可用!讓朝廷識得前旨之非,改弦更張!”
師爺讓丁直璜一番訓斥之下,不敢再說什麼,只是唯唯稱是。
熟悉丁直璜的人都知道,丁直璜對於海防重務,是自有他的一套“見解”的。
到現在為止,丁直璜在山東巡撫上任職已近十年,他積極興修水利,發展農業,注重民生,對於洋務及海防建設也頗多關注(也僅限於“關注”)。他到任後,針對山東水師的腐敗狀況,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頓,設立水師統領,統一指揮水師,組建了榮成水師營和登州水師營,這次派人去廣州訂造的14艘趕繒船,就是裝備這兩個水師營的。
雖然他也認為應該學習西方,但因為堅持“夷夏之大防”,他對洋務的認識,始終只停留在“器”的一面。
對於加強海防,和林義哲丁日昶主張建立“外洋水師”即海軍的觀點不同,丁直璜堅持認為,加強海防,當以修築炮臺為第一,水師為第二。
對於丁直璜一門心思撲在修炮臺上,直隸總督李紹泉雖然表示了支援,但也曾多次提醒他,還應該注重對水師的建設。而為了加強京津門戶地區的防務,李紹泉曾向丁直璜建議統一事權,將山東水師和北洋水師“合軍一處”,設一統領,統一操練和指揮,遇到外敵入侵時可以“合力禦敵”,但卻遭到了丁直璜的堅決反對。
丁直璜之所以反對將山東水師和北洋水師合併,原因很簡單,他不打算失去對榮登水師的控制權,以及相應的海防經費調撥權。
由於山東是隻設巡撫不設總督的省份,雖然李紹泉這個直隸總督名義上比山東巡撫高一級,實際上山東巡撫卻是和直隸總督平級的,關於海防建設問題,雙方只能商量著來,是以在丁直璜的堅決反對之下,李紹泉也只能將合併水師的想法作罷。
而丁直璜這一次放著江南製造總局的小火輪不要,大老遠的跑去廣東訂購趕繒船,也是為了繞開李紹泉。
本來他這麼幹,最擔心的是籌辦海軍事務大臣林義哲,但現在林義哲已然故去,丁直璜便無所忌憚了。
丁直璜正在打算要不要自己親自寫封信給廣東巡撫張兆棟,催一下趕繒船的事,卻見一位師爺引著一個渾身髒兮兮的把總快步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