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部分(2 / 4)

小說: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作者:兩塊

克拉克’號,不久之後又用於經過徹底改造的英國戰艦‘君主’號,英國海軍從這艘實驗艦身上得到了遠超過他們期望的寶貴經驗。”

“但這還遠遠不夠。科爾斯和海軍部官員之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關於全炮塔戰艦最佳設計方案的辯論,最後雙方均有一個方案入圍。但是他們分別在一定程度上犯了相似的錯誤,雖然那個時候蒸汽技術的可靠性與日俱增,但他們改良的物件仍舊是風帆戰艦。科爾斯和造船商雷爾德思的‘船長’號比瑞德的‘君主’號錯得更離譜。在設計之初‘船長’號的吃水線就非常低,由於建造的時候負載增加,完工的時候吃水線還要下降,經過計算,船身稍微傾斜(不到40度)。船體的穩定性就消失。但是科爾斯使出渾身解數獲得了公眾對‘船長’號的支援。前兩次甚至第三次下水的表現似乎還都不錯,但9070年9月6日,‘船長’號在比斯開灣終因風浪傾覆。”

“相比之下,‘君主’號的穩定性相對好一些。而且更適合遠航。但實際上,她的設計師瑞德從來就瞧不上改良風帆戰艦這個想法,他更青睞由他設計的第一艘無桅炮塔戰艦‘毀滅’號,她在9071年緊隨‘君主’號之後進入皇家海軍服役,但不久即退出現役。很久之後。世人才發現她是‘維多利亞’號的原型,她擁有低甲板、寬橫樑、厚裝甲等特點,架在雙炮塔上的主炮分別指向前方和後方,只有一個‘軍用桅杆’用來打旗語,蒸汽是它唯一的動力系統。即便是已經有了設定的船體框架,但是接下來的時間中外殼設計僅僅得到斷斷續續的改進,這段時間被恰如其分地稱做戰艦設計的‘摸索階段’。部分原因是軍方的猶豫觀望態度,他們並不願意把未來完全託付給蒸汽機,在他們看來這種轉變太冒險。直到本世紀70年代,新建造的一些戰艦竟然還是全風帆配備。我們所知。至少有一艘戰艦我所在的地中海艦隊引以為榮的‘不屈’號在進入戰鬥的時候要把所有的帆降下來。炮塔的命運也不見得好到哪裡去,人們並不認為將火炮安裝於炮塔上是唯一明智之舉,很多人仍然青睞於把大炮安裝在兩舷。即使有了‘毀滅’號的誕生,中央炮位戰艦也還是等了好些年才進入艦隊服役。軍方的這種騎牆態度和猶豫不決在‘無畏’號上表現得淋漓盡致,這艘風帆戰艦同時安裝了中央炮位和兩個炮塔,這個四不象煞有介事地在9077年服役。歐洲大陸上的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法國人在本世紀70年代僅僅建造了8艘戰艦,還不到英國同樣實驗型的設計方案的一半。俄國的狀況滑稽得沒邊了,盡是一些設計極端的戰艦。而義大利海軍在偉大的設計師貝內迪託?布林的帶領下生產了一些行駛迅速、馬力超群的戰艦,影響了全世界包括英國在內的觀點。布林對裝甲情有獨鍾,他喜歡把裝甲集中敷設在戰艦中部。而艏艉則寸甲不留,這個模式在9080年被英國總設計師巴納貝先生採納。”

“這一時期其他國家的海軍就顯得無足輕重。美國總體上已經停止建造大型船隻,德國連建一隻艦隊的想法都沒有,而乾國和日本的艦隊更是有名無實。在這種英國艦隊占主導地位的大環境下。皇家海軍的小型艦艇可以獲得更多行動自由,從船的設計特點上就能看得出他們有恃無恐。只要巡洋艦和炮艦擁有遠航能力,遵守國際公約,裝有足夠彈藥,就敢把紛繁複雜的反對意見拋到一邊放手行使自己的職能。”

“現在是海軍發展永珍更新的時期,無桅戰艦已經開始扮演主角。您向我詢問乾國鐵甲艦的設計建造方案。並把您的設計給我看過,我認為這個設計過於先進,有很多技術問題無法解決,我擔心一旦建成後會出現類似‘船長’號那樣的悲劇:法國式內傾高幹舷加上沉重的炮塔的設計將會使戰艦的穩定性大大下降,而乾國海港大都沒有疏浚,難以容納這種吃水較深的戰艦進出,我認為根據乾國海軍目前加強海岸防禦力量的考慮,一種低幹舷的、防護效能較好的、擁有炮塔化的大口徑重炮的鐵甲艦比較合適,您可能認為我在向您推薦‘不屈’號的設計,事實上我認為‘不屈’號的設計有很多不足之處,我的設計,更接近於‘科林伍德’號,並根據乾國的實際需要,做出了一定的改良,力求在速度、防護和武備之間達到一個平衡狀態,我在信中附上了圖紙和基本資料,您可以先參考一下……”(未完待續。)

PS: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求點選!求月票!

第七百三十八章捕蟬黃雀

林逸青看完了信,拿過陳偉畫的簡圖看了起來,不由得讚歎不已。

雖然身為穿越者,他對造船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在有些事情上,還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