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又一敵彈炸死兩名炮手和水兵……”
7點12分,“龍威”艦再次發射兩枚140毫米口徑炮彈。命中“筑紫”號左舷下甲板。這枚炮彈擊中一門120毫米副炮炮身,繼續穿過上甲板和右舷側。另一發炮彈命中一門120毫米副炮的鋼盾,把120毫米阿姆斯特朗火炮炮身彎曲丟擲,並引爆了附近的彈藥。“該炮臺指揮官西條少尉為首之士官,下士卒28名,多是四肢分裂,或僅存身體上部或者下部。其他受重傷後死去者22名,免於死者僅30餘名。”
猛烈的爆炸隨即引發了大火,讓艦上乘員的衣物幾乎瞬間燒光成為倮體,“頭髮化為灰燼”。勝崎二郎走到士官辦公室,發現被燒焦的日軍“橫在桌子上下及沙發上,室內充塞,幾無容腳之地。……在被臨時作為醫院計程車官辦公室,受傷者多因蒸燒全身膨脹,幾乎漲破衣服。一水兵忍著痛苦,吃力地指點小刀之所在,希望將其上衣及褲子割開。我應他要求,為其割開上衣、褲子,將粘著面板之衣服一併滋滋剝下,只有任其裂開。如是一來,中度和受重傷者六七人很快喪失了性命。”
“筑紫”艦恐怖的大火和嗆人的濃煙,讓一直士氣高昂的日軍水兵竟然也無一人敢進入船艙救火。如此蔓延下去,“筑紫”艦必沉無疑了。然而就在此時,一直風平浪靜的海面上,一陣突如其來的風吹入“筑紫”艦爆炸產生的大洞,將艦內的濃煙瞬間吹散,日軍救火隊終於得以進入船艙撲滅大火,挽救了這艘軍艦被燒燬的命運。
勝崎二郎心驚於乾國鐵甲艦的305毫米巨彈的爆炸威力,但作為一名火炮軍官,勝崎二郎想不明白,為什麼被乾國人的副炮擊中,後果也會這麼可怕。
日本人不知道的是,乾國人這一次用來打擊他們的炮彈當中,裝的不再是黑火藥,而是“林氏火藥”!
這種火藥的發明者,正是林逸青本人。
林逸青很早便認識到了黑火藥作為炮彈裝藥爆炸力不足的問題,他曾經一度使用當年李錦泰修園時用的“代那買特”作為炮彈裝藥,但因價格太過昂貴,而不得不放棄使用。而此時他還不想使用毒性過大易燃易爆的苦味酸,於是尋求一種價格便宜爆炸力強又效能穩定的炮彈裝藥就成了當務之急。(未完待續。)
PS: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求點選!求月票!
第八百八十章不歸之途
林逸青本來對炸藥頗有研究,結合所處的時代所能達到的技術水平和自己小時候炸掉一座廁所的經歷,他發明了劃時代的“林氏火藥”。
“林氏火藥”是一種矽藻土炸藥,主要的原料是在乾國非常容易得到的海鹽和廁所陳土,加工簡易,不需要什麼技術,只需要注意安全操作即可,而其威力則比現在世界各國海軍通用的黑火藥要大得多,可以達到苦味酸炸藥的70%,並且藥性較苦味酸穩定,在經過多次測驗之後,乾國海軍的艦用炮彈便開始了秘密的換藥工作。
在林逸青的安排下,乾國海軍各艦不僅炮彈裝藥全部換成了“林氏火藥”,連魚雷戰鬥部裝藥也一併做了更新,只是為了保密起見,沒有向外間刻意宣傳。
對於“林氏火藥”的存在,日本人也有所耳聞,只是因為林逸青保密工作做得好,從生產到裝備各個環節都派有大量忍者監控,是以日本間諜經過多方打探,也只瞭解到這是一種製造時會產生非常難聞的氣味的新式火藥(“林氏火藥”的主要工藝為以曬鹽池裡的海鹽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廁所陳土然後自然陰乾,自然析出半透明白色結晶體,由於是以廁所陳土為原料,生產時的味道可想而知),容易受潮,但威力極強,但對於這種火藥的成份卻一無所知。
而今天,“林氏火藥”第一次應用於實戰,便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在“龍威”艦以裝有“林氏火藥”的炮彈狂虐“筑紫”號的時候,另一個方向,“相川”號也在“平遠”艦的猛烈炮擊下傷痕累累,艦上官兵死傷慘重。
7點28分,“相川”號巡洋艦的艦長野村貞少佐看到“平遠”號的主炮炮口閃過一道暗紅色的火焰,隨即一顆305毫米巨彈“有如流星般飛來”,正中“相川”號的右舷,野村貞隨即感到艦體發生一陣震動,接著便是震耳欲聾的炸響。這次爆炸產生大團的黃白色嗆人濃煙。明顯不同於傳統炮彈爆炸後的黑煙。野村貞立刻明白,乾國人的炮彈使用了新式的炸藥!因為它爆炸產生的有毒煙霧可以很明顯和黑火藥爆炸區分開來。
野村貞在《仁川戰記》中如此描述這種炸藥的威力:“敵艦‘平遠’12英寸主炮命中我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