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部分(1 / 4)

小說: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作者:兩塊

而自己給潘清嫻畫的像,完全是採用寫實的素描手法,她看起來的感覺自然是不同的。

看到這場小風波消彌於無形。林逸青開心不已,輕吻著朱雪雁的櫻唇,朱雪雁心中情動,也漸漸的抱緊了他。

此時的朱雪雁並不會想到。她日後的“姐妹”,潘清嫻並非是最後一個,也不可能是最後一個。

七日後,林逸青的密奏由高速通報艦送到天津,轉成電報發至北京。仁曦太后覽奏後命禮部擬定賜給潘清簡的諡號,禮部三日後復奏所擬之諡五個。又經群臣會議,最終給潘清簡定諡為“文忠”。

北京西城,“萬興居”酒館。

酒館是京城當中各種訊息傳播的重要場所,來喝酒的人除了喝酒外,一是想把自己的知道的事情告訴大家,二是也是想聽聽別人有什麼新的訊息和新鮮事,以便再和不知道這個訊息的人傳播,以表示他的訊息靈通性,從中得到一種無形的崇拜。

來“萬興居”這種低檔酒館來喝酒的人,以重體力的勞動人為多,這些人平時工作完後,都是很自然的聚集到酒館,說說自己的心事,發發牢騷或者大罵幾句,消氣後,再聽聽旁人的心聲,也聽聽來自不同地方的怪事,大家一樂也就愉快回家了!

“萬興居”這一類的酒館消費很低,提供的酒菜很適合來喝酒的人群,不是很貴。除了這些重體力的人群外,也有穿著長衫站著喝酒的讀書人,主要是來湊熱鬧。因為儘管這些體力勞動者沒有受過很好的文化教育,但他們都是很樸實而又熱心,知道的事情也很蹊蹺,雖然不是官方訊息,但勝過官方訊息,在敘述這些訊息的時候,往往伴隨著許多樂趣和不尋常的感受。

而清流言官們作為大乾官場的一個特殊群體,也有不少人願意到這裡來湊熱鬧。“風聞奏事”是他們的特權,來酒館“風聞”也是他們平時重要的事情之一。

對於清流言官們的這個非常接地氣的“雅好”,有著“清流腿子”諢號的兩廣總督張樹聲的兒子張華奎,再清楚不過。

由於大乾帝國的輿論向來掌握在清流文人的手中,這群刀筆吏們可以在一夜間將一個無名小卒捧紅,也能在一夜間將一個紅人搞臭,因而搞得人人忌憚。所以封疆拜將的文武官員在謝完天恩、收拾行裝離開京城準備赴任的同時,往往會留下一個親信(一般是兒子)在京城成立“駐京辦事處”,專門巴結那些刀筆吏們能給自己的老爹說些好話,老爹在前線立了些微功,“駐京辦”一巴結一打通,“微功”就會成為“大功”;即便老爹在前線大敗,只要“駐京辦”肯花錢、努把力,大敗就會被選擇性的忽略掉。正是遵循這種官場的“潛規則”,因此張樹聲在外放外省的時候留下了兒子張華奎留在京中成立了“張記駐京辦事處”,“專意結納清流,為乃翁博聲譽”。而這位小張先生也十分賣力,和清流們的關係處得那叫一個親密無間,清流言官們一有什麼需求,他立刻鞍前馬後的效勞,他的這個“清流腿子”的諢名,就是這麼來的。(未完待續。)

PS: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求點選!求月票!

第八百四十一章要命之癖

今天的張華奎,是衝著兩代帝師翁師傅的高足監察御史孫黎輝去的。

翁叔平是“南清流”的領袖,門人高足眾多,孫黎輝便是其中為翁叔平所看重的一位。

而這位孫御史據說非常“親民”,和那些總愛去高檔酒樓的御史們不同,他最喜歡的便是“萬興居”這樣的酒館。由於這樣的酒館花費比較小,是以張華奎對孫黎輝的這個“雅好”還是非常願意滿足的。

但是孫黎輝的另一個“雅好”,卻很是令他上火。

這位孫大御史,還喜歡押伎。

按說押伎是中原王朝官場上的風習,上至皇帝,下及重臣、名士都樂此不疲。

早在大乾開國初年,一些地方就已有將淪為奴隸的女子作為官伎以供軍士遊樂的現象。到了寧全時期,有的邊疆省份更是在軍營“置營伎,以待軍士之無妻室者”。佳韶以後,朝廷設立“樂戶”和“教坊司”,養蓄女樂即“女伎”。女伎不但要滿足押伎者的身體之慾,還要為其提供樂舞等娛樂。

韶光後期時,由於社會長期動盪,官吏們精神空虛,更是放浪形骸,拼命從身欲上尋求刺激。他們廣畜家伎,用金錢將女子一次性買下,供自己永久玩樂,當時文壇之上淫詩豔語也層出不窮。

大乾立國之初,朝廷也曾嚴禁官員出入伎院押伎宿玩,但到了後來,這種禁令形同虛設,官場士大夫終日陶情於花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