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1 / 4)

小說: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作者:兩塊

中天。待到彼得大帝的孫子,也就是那位被彼得大帝處死的皇太子阿列克謝之子小彼得(彼得二世)剛11歲繼位時,緬希科夫就運用手中的權勢,把他接回自己家中撫養。他這麼做有兩個目的:一是控制年幼的沙皇,把權力緊緊地抓在手裡;二是讓小沙皇與自己的女兒親近,並強迫他們訂親。但在鞏固個人權力的鬥爭中,緬希科夫沒有得到禁衛軍的支援。更未能消除敵視他的老貴族們對彼得二世的影響。在後來的女皇安娜和德國使臣的陰謀策劃下,老貴族多爾戈魯基教唆彼得二世從緬希科夫的府中逃了出來,並馬上讓人把緬希科夫抓了起來,還充公了這位大公爵、大元帥的全部家業,逼迫他們全家流放到寒冷、遙遠的西伯利亞荒原終其殘生。

緬希科夫的失勢並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慘遭遇,它反映了彼得大帝去世後老貴族們對改革的反撲。正因為他在改革中大權獨攬,對反對派老貴族勢力粗暴打壓,激起了廣泛的仇恨,在彼得一世在世時,因為彼得一世的信任。沒有人動得了他,但彼得一世去世後,老貴族們便立刻反擊,結果這位在彼得大帝為改變俄羅斯落後於西歐強國而進行的偉大事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三朝權臣、特級公爵、大元帥、最高樞密院長官、陸軍院(陸軍部前身)院長。海軍上將、聖彼得堡省省長、法蘭西學術院院士、英國皇家協會會員、各種勳章獲得者,在西伯利亞一個偏僻小鎮別廖佐夫度其餘生,僅僅過了兩年,便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我大乾有句古話:多行不義必自斃!貴使熟讀經史,學貫中西,當知貴國首相大久保之死。可比俄國之大元帥緬希科夫了!”敬親王轉同了柳原前光,“貴使言大久保為林逸青所害,須知以大久保之悖行種種,即便不為林逸青所殺,他日亦有別人取其性命!此人下場,可為日本政府各官之戒!”

柳原前光聽了敬親王的訓斥之言,想起這些天來的遭遇,心中一時憤懣欲死。

“親王殿下,既然您無法對林逸青採取有效的行動,我在這裡提醒親王殿下,林逸青的行為給俄國、德國和日本都造成了嚴重的損害,三國政府會在必要時針對他採取自主的聯合行動,希望貴國政府不要干涉,而要約束貴國人民,不要再出現第二個林逸青,可以嗎?”布策換了緩和的口氣,對敬親王說道。

“這是自然。”敬親王答道,“不過,如果你們抓到了林逸青,不得隨意處置,蓋林逸青乃我大乾之民,縱有不法之事,亦當交由我國,此是和約明載,列國皆遵,若隨意傷其性命,我國必不答應!”

聽到敬親王竟然引用了條約上的“治外法權”條款來保護林逸青,巴蘭德和布策面面相覷,臉上的表情,既憤怒尷尬卻又無可奈何。

這場會談的結果,最終以敬親王大獲全勝而告終。

在離開總理衙門之後,三國公使各自給本國政府發去了電報,報告在北京發生的這場交涉的結果,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國公使的電報內容各有不同。

碰了一鼻子灰、本來是最應該也最有理由憤怒要求本國政府採取行動的德國公使巴蘭德,發出的報告卻最為心平氣和,他在報告中指出,“對於日本的‘過度關注’已經影響到了德國和大乾帝國的友好關係”,建議政府在適當的時候“撤回軍事顧問團”。“避免出現更多的悲慘事件”,“德國在亞洲的重心,是乾國而不是日本,保持同乾國在商業和軍事領域的密切合作最符合德國的利益”。

而布策在給本國政府的報告中。卻稱“乾國政府有意縱容甚至支援林逸青的行動,敬親王的態度很明確的表達了這樣的資訊”,並且聲稱“乾國的行動背後似乎有英國的支援”,因此他建議“儘快結束在日本的行動,不給乾國和英國以干涉的機會”。“對於林逸青,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在戰場上消滅他,而不是要求乾國政府逮捕審判他”。

柳原前光給日本政府的報告則很簡略,稱“乾國政府有意推脫責任,無法指望乾國政府對林逸青採取行動”,並指出要求乾國出兵捉拿林逸青的危險性,“乾國會藉機將日本變成乾國的屬國”,建議日本政府“不要再就此事同乾國交涉,避免給乾國干涉的藉口”。

而就在三國公使各自忙碌之際,敬親王卻上了進清綺園的皇家火車。前往“永慶長春”覲見。

清綺園,永慶長春,延壽閣。

延壽閣一帶包括靜怡軒、慧曜樓、吉雲樓、碧琳館、妙蓮花池、積翠亭、廣生樓、凝輝樓、香雲亭等,是園中存放珍寶的主要地方。這些樓閣建築都非常宏偉壯麗,裡邊除供有金佛、金塔,各種金質法器和藏文經版以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