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1 / 4)

小說: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作者:兩塊

、山川等,繞開便可”,並指出“日本初修鐵路之時,國內反對之聲,與我國一般無二,為免民間物議,日政府不惜繞道修築海壩,鐵路終成。而後鐵路與民有大利,日民不僅不再反對新修鐵路,反而企盼政府多修,以得其利”。兩宮皇太后聽了他的解釋,認為有理,同意大修鐵路,並將修鐵路一項寫進了“定國是詔”,至此修鐵路的阻礙才得以破除。

但即便如此,時至今日,中土所修成的鐵路,也只有區區天津到北京這一條而已,別說同泰西諸國,就是和隔海相望的日本相比,也差得太遠!

而現在,林義哲卻已經不在了……

李紹泉回想著當年和林義哲一起戮力同心興辦洋務的日子,一時間又是悲傷不已。

他的目光重新落到了那些黑白照片上,不由得想起了林逸青。

這些照片是天津海關的洋員德國人恩斯特?奧爾默在日本觀戰時拍攝的,他在廈門海關任職時,曾開過照相館,使用的是最新式的照相機,這一次好奇心發作,竟然藉機前往日本,想要體驗一下戰爭,他用照相機詳細拍攝下了這場日本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內戰的詳情,好多照片被英國《泰晤士報》發表,在他回到天津時,李紹泉急於瞭解林逸青的情況,特意請奧爾默前來督署作客,並向他打聽情況,大方的奧爾默在給李紹泉詳細敘述了一番之後,給了他這些照片。

看到這些照片,李紹泉才真正明白,林逸青導演的這場削弱日本的戰爭,進行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哪怕以他李紹泉當年平定長毛教匪時的能力和氣魄,也不可能達到這樣的程度!

他現在甚至都想象不出來,林逸青會如何收場。

在槍林彈雨之中出生入死的他,會平安歸來嗎?

林逸青回來後,會象林義哲一樣。將頑固守舊派給出的難題一一化解,讓洋務事業新上一個臺階嗎?

而林逸青面對清流的攻擊的反應,會和林義哲一樣嗎?

還是會……

想到林逸青幹掉黃樹蘭全家的手段,李紹泉禁不住打了一個冷戰。

“瀚鵬。須知中土非日本也,官場之明爭暗鬥,可是比戰場猶要兇險十分啊!那起子清流,都是些說人話不辦人事的,你這武人的性子。落在他們手中,只怕……”李紹泉自言自語的說道。

李紹泉正自憂心忡忡之際,親信李勝快步走了進來,將一封電報呈到了李紹泉面前。

“制臺大人,京裡頭婁師爺的電報。”李勝躬身說道。

李紹泉點了點頭,接過了電報,開啟信封,取出電報紙看了起來。李勝則行禮快步趨出。

電文不長,李紹泉只看了一眼,臉色便有些變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他的人還沒回來,京裡頭已經有人嗅到味道不對,這就要對他下手了!”李紹泉看完了電報,冷笑了起來。

婁春範在電報中告訴李紹泉,因日本駐北京公使柳原前光多次前往總理衙門交涉,稱有乾國人違反中立,在幫助日本西南叛軍作戰,要求乾國方面將其召回,總理衙門一開始以“不知情”試圖搪塞,後來給柳原前光催得急了。又稱“可能為海外莠民所為,此輩身在外國,天朝向不聞問”,柳原前光不願和總理衙門扯皮。乾脆買通了一些言官,直接上奏朝廷,稱林逸青“投身日本叛軍,與日本政府為敵,挑起戰火,在日僑民多受其害。又使列國誤會天朝暗助日本叛軍,以至天朝聲名大損”,要求朝廷“趕派天兵,赴日本速擒此狂徒,平定叛亂”,使“天朝之威德佈於東瀛,列國仰望”。現在已有多名言官上奏,敬親王甚以為憂,是以透露出訊息來,使李紹泉等洋務派官員周知,以便採取應對之策。

“看來這一回,還得要張侑樵出手。”李紹泉放下電報,自言自語的說道,“正好述職之日將近,便趁著這時候遞牌子覲見,要皇太后幫襯一把好了!……丁益盛和沈翰宇那裡,得趕緊知會一聲,要他們也上摺子!”

李紹泉主意一定,當下便取過紙筆,擬起電報稿來,不多時,分別給敬親王、張霈倫、丁雨生和沈佑鄲的電報稿一一擬就,他拉了拉鈴,叫來了李勝,吩咐他立刻前去電報房,將電報盡數發出。

※※※※※※※※※※※※※※※※※※※※※

福州,馬尾港。

一名布衣打扮的年輕人腳步飛快地沿著街道快步向前,很快他們便來到了丁雨生位於船政衙署不遠處的宅邸,在向門房通報了之後,便進了大門,直趨後堂而來。

得報後的丁雨生匆匆過來,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