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而來。那說話聲透過空曠很清晰地響在耳邊:“小姐,今天是船政新艦下水的日子,丁大人給夫人發了請柬呢,小姐要不要也過去看一看?”一個溫柔的聲音答道:“我不想去。”
“小姐,這條船是按照林大人當年的設計建造的,丁大人是為了完成林大人的遺願,小姐還是應該去看一看。哪怕是陪一下夫人也好,你知道,自林大人故去後,夫人一直……”
“別說了,我這就過去。”
隨著馬蹄聲漸漸遠去了,甚至能聽到林野外她們的馬車行走時的輪聲。
儘管只是短短的幾句話,但島津洋子聽來。卻一下子便判斷出來了這些人的身份。
那位被稱為小姐的姑娘,應該是已經故去的林義哲的義妹李思竹,據說她是林義哲的姑母林普晴的養女,林普晴故去前指給林義哲為妾。但林義哲未及迎娶她進門,便在北京病故,她是以一直陪著林義哲的夫人陳婉。剛才應該是李思竹出來踏青,恰逢船政大臣丁雨生髮請柬邀請陳婉參加新艦下水儀式,下人得了訊息。請李思竹也一道前去,算是對林義哲的一番紀念。
林義哲的靈樞,現在便安放在船政墓園。每當馬江之畔新艦下水,九泉之下的他,也是會知道的吧?
島津洋子由林義哲突然想到了林逸青,不知怎麼,心緒又變得有些煩亂起來。
對於林逸青,她一想起來便滿心的糾結。
如果沒有林逸青殺死大久保利通的事,島津家也許不會全族都被日本政府殺滅,而自己為了報滅族之仇。打擊明治政府,最好的選擇,卻又是林逸青!
島津洋子的心又變得煩亂起來,她想要讓自己平靜下來,準備找些什麼事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突然她想起了剛才聽到的訊息,今天是船政新艦下水的日子,於是便重新起身,向山下走去,打算也去看看新艦下水的熱鬧。
當島津洋子來到儀式現場時。這裡已然是人頭攢動,車馬雲集,她不願意去人群當中擠,便來到了一處濱海的酒家當中。花錢在二樓包了個雅閣,坐在裡面,用早已準備好的望遠鏡觀看起來。
此時現場氣氛熱烈,按照中土軍艦下水禮儀的傳統,福州船政局對新式裝甲巡洋艦“揚武”號的下水儀式現場進行了精心的佈置,除了搭建禮臺外。“揚武”艦的艦體上還做了饒有趣味的裝飾,和此前船政各艦下水時的裝扮完全不同,“揚武”採用了純粹中土式的下水裝扮。
下水當天的“揚武”艦,主甲板上的艦橋、桅杆、樓室都已經模樣初具,全艦張掛滿旗,前桅杆的頂端飄揚著一面大號的大乾帝國紅地金龍戲珠國旗,後桅杆則飄揚著一面大幅的紅地黑字“天后聖母”旗(天后即中土傳統海神媽祖),艦首則張掛著一面藍地青龍旗此旗圖紋和國旗一樣,只是顏色不同,以藍色為地,象徵大海,是為大乾海軍旗。在艦首前端外,裝飾有一段臨時斜桅,下方懸掛著一條條巨大的綵緞和綵球。沿著軍艦的舷側,還有用松柏枝組成的波浪形裝飾。
西方的艦船下水儀式,通常由女賓擔任教母,以向艦首砸香檳的形式為軍艦祝福洗禮,進而工人抽去艦體左右的撐杆,使軍艦滑入水中。與此截然不同的是,因傳統文化使然,中土人士對由女子來主持軍艦下水活動很不感冒,以至於逐漸發展出了一套具有濃濃的中土特色下水方式,即將牽連軍艦的固定索留取最後一根,象徵性的引至下水禮賓臺之上,下水時,主禮人用利器將其連同艦身綵緞一同割斷,俗稱“剪綵”,隨之工人鬆開真正固定軍艦的滑車,而後軍艦便滑向水面,同時懸掛在艦首裝飾性斜桅下方的綵球開啟,其中預先填充的五色彩紙和鴿子四散飛舞,以烘托氣氛。
由於和“剪綵”一起的切斷固定索事實上具備了和西方砸香檳一樣的儀式意義,為顯莊重,福州船政局報請禮部專門制定固定的切割工具,禮部經過反覆考量,最終選定的是中土古代傳說中的“鉞”造型。用於下水儀式的鉞皆為銅製,外鍍以金,左側面有三道血槽,分別代表傳說中的“三皇”,右側面有五道血槽,分別代表傳說中的“五帝”,經過這種神器化的金鉞的“剪綵”,猶如迎接新生兒時剪斷臍帶,寓意下水降生的艦船受到三皇五帝等中土先祖的賜福和庇佑。
上午9時16分,以從北京專程趕來參加儀式的總理海軍衙門王大臣純親王宜瑄為首,直隸總督、閩浙總督、福建巡撫、臺灣巡撫、福州將軍、船政大臣等乾國重要官員以及800餘名乾國官商名流嘉賓齊聚福州船政局,船廠員匠及聞聲而動前來觀禮的中外各界人士,總計在下水儀式現場的人員5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