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2 / 4)

小說:飢餓的盛世(出書版) 作者:

了450年的時間。

乾隆六年(1741年),第1次全國規模的人口普查結果是共有人口14341萬,由於經濟繁榮,農業發展,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人口增至29696萬。也就是說,中國歷史上第3次人口翻番,只用了54年時間。而且其直線上升趨勢,也與此前波浪式增長迥然有別。人們在論及乾隆年間的人口發展時,幾乎較為一致地稱為“人口爆炸”“人口奇蹟”。以10億畝上下的耕地養活30%左右的世界人口,而能長期保持國家安定和社會穩定,談何容易。這不能不說是康乾盛世又一個超越千古的成就。

戴逸先生說:“傳統觀點認為漢、唐是真正的盛世,無論國力還是文化等諸多方面都達到極盛,而清朝已經開始衰落,不如漢唐。我則以為,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發展程度最高、最興旺繁榮的盛世。”從物質財富角度看,這確實是不易之論。

三 “盛世”的四個支點

乾隆盛世的誕生,是多方面因素綜合的結果。除了以大權獨攬形成穩定的政治局面,除了重視農業和農民,除了徹底平定了準噶爾,乾隆順利攀上盛世之巔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父祖兩代奠定的基業。

人治之下的中國之所以多災多難,主要原因就是統治者素質大多平庸低下,偶爾出現幾個雄才大略者,也是忽起忽落,難以持續,前代積累的統治成果很容易被下一代某個輕率的錯誤葬送殆盡。所以,中國歷史上很難出現長期連續的和平穩定時期。漢代的文景之治,不過四十多年,其間還夾雜著規模龐大的七國之亂。大唐盛世中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中間也隔了一段相當長的政治動盪時期。

乾隆能成功,一半是由於清王朝的擇優立儲原則,一半是由於歷史的偶然性,素質一流的三位皇帝實現了政治接力,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多年。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乾隆登基之時,繼承的是令所有皇帝都羨慕的基業。康熙和雍正在制度上實現了攤丁入畝、養廉銀、密摺制度、軍機處等一系列寶貴的創新,為乾隆鋪設了駛往全盛的軌道。乾隆本身是實幹家而並非思想家,事實上,乾隆一朝的內政外交大方針,一秉父祖遺軌,並沒有大的制度創新。只不過他出色的實踐能力使這些大政方針落實得恰到好處。

第二,乾隆的勤政。

優秀的遺傳、良好的教育、成功的自我砥礪,乾隆皇帝在學生時期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寶貴的品質:諸事有恆。他一生生活起居,都如鐘錶般有規律。清代史學家趙翼以他的親身感受記下了乾隆皇帝的勤政情形:

皇帝每天早上都在卯時(六點鐘)出宮……從寢宮出來,每過一道門,就放一聲爆竹。我們在直舍值日,聽到爆竹從遠到近,就知道聖駕到了乾清宮。冬天的這個時候,蠟燭還要再燒一寸多,天才大亮。我們十多個人值班,五六天輪一個早班,已經覺得很累了。誰知道皇帝天天如此。這還是平時。當西陲用兵之時,如果有軍報到了,雖然是夜半時分也必然親自覽閱,然後召集軍機大臣到前面指示機宜,動輒千百餘言。我那時負責撰擬檔案,從起草到作成楷書進呈,有時需要一兩個小時,皇上仍然披著衣服在等。(《簷曝雜記》卷一)

一個朝鮮人也記下了乾隆成了固定模式的起居:

卯時而起,進早膳,然後看檔案,召見公卿大臣們討論如何處理,一直到中午。晚膳後還要繼續處理沒看完的公文,或者讀書寫字作詩,一直到睡覺時分。

從登基到離世,乾隆基本上都是按這個日程生活,六十多年沒有變化。

歷代皇帝臨朝,都是大臣們齊集之後,皇帝大駕才姍姍而來。可是在乾隆朝,卻屢屢出現皇帝枯坐宮中,苦等大臣不到的情景。其原因不是乾隆朝的大臣們特別傲慢或者懶惰,而是因為皇帝起得太早了。每天微露曙光之際,皇帝就已經穿戴整齊,做好準備,靜坐宮中。經常是太監們出去看了好幾次,大臣們“始雲齊集”。皇帝等得不耐煩,只好“流連經史,坐以俟之”,看書來打發時間。以至於皇帝經常發火,降旨要求群臣提前上班:“凡朕御門聽政,辨色而起。每遣人詢問諸臣會齊集否。數次之後,始雲齊集。即今日亦復如是。諸臣於御門奏事,尚且遲遲後期,則每日入署辦事,更可想見。”又說:“近見各部奏事,率過辰而至巳(相當於今日晨七時至九時之間),朕昧爽而興,惟流連經史,坐以俟之而已。此豈君臣交儆、勤於為治之義耶?”

即使生病,乾隆也照常工作。乾隆五年(1740年)正月,他連日宴請外藩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