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3 / 4)

小說:飢餓的盛世(出書版) 作者:

古,召見大臣,身體疲憊,又患傷風感冒,整天咳嗽不止。御史朱續晫趁機上奏摺,請皇帝注意休息,這幾天要減少工作量,“寡慾以養身,握要以圖政,謹持大綱,保養精神”。不料乾隆並不領情,反而批評這名御史說,暑去寒來,氣候變化,人身體不適應而生病乃經常之事,帝王也是常人,生病不能避免,“至於節一身之勞,遂將國家政務,不事躬親,尚執要之名,而開叢脞之漸,則錯繆已甚”。(《清高宗實錄》)

第三,乾隆所打造的高效率官僚隊伍。

乾隆政治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以過人的眼光和手腕,恩威並施,寬嚴相濟,打造了一支能打勝仗的幹部隊伍。乾隆不像傳統帝王那樣,重德不重才。他對大臣的要求是,“務得有猷有為”。對那些高分低能、只知謹守官箴、缺乏實際操作能力的書呆子,他一直厭惡有加。

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前後,他鑑於朋黨之憂,開始大力起用與官場中幫派沒有關係的新人,以對鄂、張朋黨釜底抽薪。在乾隆十三年前,他唯一破格提拔的是訥親。此人年紀雖輕,卻在雍正末年即已進入軍機處,辦事幹練,頗為雍正所賞識。乾隆曾經說:“訥親向蒙皇考嘉獎,以為少年大臣中可以望其有成者。”乾隆即位後,相繼任命他為授鑲白旗滿洲都統、領侍衛內大臣、協辦總理事務、進封一等公爵,一時權傾朝野。不料遇到了倒黴的乾隆十三年,因金川之役不力而一命嗚呼了。雖然殺了訥親,從任用訥親的經驗中,乾隆卻發現使用年輕大臣的好處。那就是這些人思維敏捷、精力充沛、辦事幹練,滿足了乾隆皇帝用人的高標準。而且,這些人沒有那些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臣們圓滑世故,做事幹脆利落。他們與朝中朋黨沒有什麼關係,皇帝用起來十分放心。繼訥親之後,皇帝提拔最力的是自己的小舅子傅恆。乾隆五年(1740年),這個人還不過是一個藍翎侍衛,乾隆七年(1742年),他被任命為內務府大臣,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訥親被殺後,他一躍成為首席軍機大臣,其時年齡不過才二十五歲,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年輕的“宰相”。除此之外,他還以火箭速度提拔了舒赫德、兆惠等滿族才俊,並且陸續任命汪由敦、劉統勳、梁詩正、于敏中等漢族官員入主中樞,從而真正建立起了自己的班底。

一個三十多歲的皇帝,居然任用比自己還小十多歲的年輕人做首席軍機大臣。這一任命,可以說完全出人意料。好在乾隆皇帝識人眼光獨到,所用諸人,頗能服眾。小舅子傅恆被重用,絕不僅僅是為了安慰死去的孝賢皇后,而是因為他確有過人之處。他見識遠大,忠誠勤勞,辦事幹練,並且禮賢下士,待人寬厚,頗有他姐姐的遺風。史載他“款待下屬,每多謙沖,與共同幾共榻,毫無驕汰之狀”。他前後領袖軍機二十三年,始終得到皇帝的信任。兆惠從軍機章京起家,乾隆“知其才可用,屢擢至侍郎”。在後來平定新疆的戰爭中,他功勳卓著,黑水營之圍,他率三千人抗敵萬人,堅守三個月,成為清代軍事史上的名將。歷任湖廣、雲貴總督的李侍堯“短小精敏,過目成誦。見屬僚,數語即辨其才否,擁幾高坐,語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陰事,若親見”。至於劉統勳、梁詩正等大臣,也都以幹練著稱,成為一代名臣。咸豐時期的大臣張集馨評價乾隆的用人說,乾隆年間,國家繁盛,督撫雖不免貪黷,然其才具皆系大開大闔手筆,每遇地方事體,無不舉辦。

乾隆晚年,到訪中國的馬戛爾尼使團成員們對大清帝國的許多事務都不以為然,唯對他們遇到的許多官員的素質評價很高。在他們眼中,乾隆駕下的官員們絕大多數都風度不錯,能力很強。比如約翰·巴羅評價說:“北直隸的老總督是個滿人。他那輕鬆自然、禮貌恭敬而又尊貴自重的態度,是現代歐洲最有風度的侍臣都無法比肩的。他對使團事務周切關注,在天津款待我們時趨勢自然,給下級官員和家僕指示時平易慈祥,贏得了眾口一致的愛戴。他是一個七十八歲高齡,非常可愛的老人。個矮,眼小而亮,神態慈祥,長鬚銀白,整個形象沉著鎮靜,不怒而威。”對於和砷,斯當東的評價是:“和中堂的態度和藹可親,對問題的認識尖銳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馬戛爾尼也認為:“和砷相貌白皙而英俊,舉止瀟灑,談笑風生,樽俎之間,交接從容自若,事無鉅細,一言而辦,真具有大國宰相風度。”

中國歷史上最常見的政治疾病是“腸梗阻”,也就是最高決策無法有效透過官員階層貫徹到社會底層。乾隆朝中前期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乾隆朝中前期官僚隊伍效率頗高,執政能力極強,皇帝的重大決策基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