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下才能僱用僕役”。
外商無事不許出門閒遊,不能到廣州城內觀光,不得在江中划船取樂。
外商不得在中國進行板球、足球等體育活動。
外商出門,只能步行,不許坐轎。
外商不得學習漢語。劉亞匾被處死的罪名之一,就是教授夷人讀書。(直至嘉慶年間的1807年,英籍教士馬禮遜到廣州學習漢語,還要遮住房間燈光,以保護他的中文教師。)
規定還重申,外商不許帶老婆來中國。因為番婦袒胸露臂,有傷風化。另外,中國政府一貫不歡迎外國人在中國久住。如果攜帶妻兒老小一同住在中國,很容易樂不思蜀,歡送不走,平添不安定因素。
洪仁輝做夢也沒想到,他自以為將留為後世傳奇的上訪就落得了這樣的下場。外國商人的受約束狀態進一步加劇,而他自己更是被關在澳門的囚牢裡,苦苦熬了三年。天朝聲威不可挑戰,東印度公司的同仁們想盡了辦法,也無濟於事,只好任他一個人在中國人的監管下受苦。洪仁輝在寫給英國同行的信中說:“我被關在一幢像籠子似的四間小房子裡,全部門和窗都上鎖,每晚七時,敲過鑼和竹筒四五聲後,即行上鎖。早晨六時才開啟,有兩個人睡在室內,防我逃走。”
在另一封信裡,他可憐巴巴地說:“我的腳浮腫很厲害,我不得不穿一雙大鞋,在腳跟的三四英寸以上有色腫紋,在伸腳時非常疼痛,希望醫生給一些藥物治療……”(《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
這就是中國和英國第一次交往的結果。
經過這次挫折,英國政府決定,必須派出使團,直接與中國政府建立聯絡,否則中英間的貿易問題永遠無法解決。因此才有了開頭的那篇稟文。
事實上,早在明朝萬曆十一年(1583年),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就懷抱著種種夢想,給中國皇帝寫過一封小心翼翼的信,派遣商人紐伯萊送往中國,不幸的是,這封信在中途被葡萄牙人截獲。
英國人無可奈何。那時的英國還是歐洲二流小國,只能任憑葡萄牙的欺負。
如今是今非昔比了。從萬曆十一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在二百多年的時間裡,英國已經從一個無名小國崛起成為頭號強國。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邁出了崛起的第一步。其後的英國革命結出了憲政之果,使英國率先在人類社會建立起了三權分立的憲政體制。憲政制度調動起了英國全國的活力。1652年到1674年間,英國連續多次打敗了荷蘭,將今天的美國徹底劃入其殖民圈。1756年到1763年,透過七年戰爭,英國又徹底打敗法國,將印度和加拿大歸於自己的統治,成為海上霸主。此時的英國早已稱雄歐洲,海外殖民地遍及全球。他們稱自己為“世上最強大的國家”。雖然一個是小小三島,另一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一個人口只有八百萬,另一個人口多達三億。但國勢蒸蒸日上的英國人卻認為他們有充分的底氣來與東方巨人握握手了。
使團的團長是國王的親戚、著名外交家馬戛爾尼勳爵。這個使團規模十分龐大,成員多達七百人,這些人包括了外交官、學者、醫師、畫家、樂師、技師和僕役,當然還有水手和士兵。這個使團不但是到那時為止的英國曆史上規模最龐大的,甚至也創下了歐洲歷史的紀錄。
使團的使命是與中國建立有史以來第一個正式的外交關係。英國人希望在中國設立大使館,與中國互派大使。希望與中國簽訂一個外交條約,建立穩定的外交關係。
當然,英國最迫切的目標是促使中國政府改革外貿體制,允許英國商人自由貿易,以減輕中國官員對外商的剝削和刁難。除此之外,他們還有更大的胃口,他們還打算勸說中國開闢新的、更方便的港口來進行貿易,比如寧波和天津。如果一切順利,他們還打算提出一個他們自己也感覺有點過分的要求:給英國人提供一個小島,讓英國商人堆放貨物,並長年居住。此外,還有一個不是最重要的,卻為全體歐洲人所關心的任務:“在不引起中國人懷疑的條件下,使團應該什麼都看看,並對中國的實力做出準確的估計。”(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
1792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七年九月二十六日上午,馬戛爾尼使團分乘安裝了六十四門火炮的戰艦“獅子”號、巨大的三桅船“印度斯坦”號和一艘小型護衛艦“豺狼”號,從英國南部的朴茨茅斯港乘早潮出發了。
為了敲開中國的大門,英國人確實動足了腦筋。
多年來與中國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