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兵吳馬啊”。
“啊?這個,,公公您不知道,當時軍情緊急,番軍已經兵臨成都城下,近左又沒有可供增援的軍隊,若不立即招兵前往解救,成都一旦失陷,無數百姓將死於非命啊!”
“杜老弟,你咋轉不過彎來呢?”寧公公聲音壓得更低了,“城破了就破了唄,皇上再派兵奪回來就是,你瞎操心去摻乎個什麼勁呢?還招兵買馬建立了數萬人的大軍,這也是你能做的事情?還有啊,前些日子,你又以吐蕃部落窺視西山為由,繼續擴建大軍,一這是什麼?說嚴重的是謀反!你當時好好地待著等援軍奪回雅州,再進來施政變法,這不就萬事大吉了嘛,偏偏去動軍權,杜老弟,什麼都可以碰,就軍權這玩意,說句掏心窩的話,最好敬而遠之!”
這番話讓杜文浩頓時明白了,自己幹了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宋朝對軍權最是忌憚。從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開始,歷代皇帝,都是想盡辦法控制軍權,分散軍官們手中的軍權,重文輕武,文官領兵,頻繁調任,制度上制衡,能用的辦法都用上了,目的只有一個,保證軍權牢牢控制在皇上手中,嚴防軍官擁兵自重,割據一方。
而自己招兵買馬,建了數萬人的大軍,正犯了皇上的大忌。儘管宋神宗授權自己在西山組建自己的軍隊,當時說的也是在西山部落地界裡組建番軍,其目的是以夷制夷。但並沒有授權自己在雅州或者內地什麼地方都可以組建,自己擅自擴大了範圍,而涉及的又正好是皇上最忌諱的。自然沒有好果子吃。
寧公公道:“你這件豐御史臺知道了。諫官參了你一本,奏摺上說,要依照律例,將你撤職送大理寺法辦,而且論罪當斬!”
杜文浩心裡咯噔一下。感到口話燥,脖子也有點癢癢的。似乎有鬼頭刀架在了脖子上一樣。
寧公公又喝了一口茶。這才低聲續道:“皇上拿到御史臺諫言之後,十分震怒,本要派殿前侍衛立即拿你治罪的,太皇太后得知,帶著皇太后、皇后找皇上說情,嘿嘿,你在後宮人緣還不錯,林捷抒、朱德妃等娘娘也都找跟著去找皇上,說你也是為了江山社稷百姓安危,不得已的權宜之計,剿滅番軍之後,你也立即把軍權轉交給了韓修大將軍,說你雖然妄擅軍權,但事出有因,情有可原,讓皇上不要處罰太嚴厲了。皇上這才怒氣稍平。批轉奏摺給大理寺。讓他們草擬對你的處理意見。”
大理寺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法院,想不到自己惹下如此大禍。連最高法院都驚動了。
杜文浩不由苦笑,不知這場危機是誰幫了自己的忙。
寧公公接著續道:“大理寺那幫混蛋也都是落井下石之輩,巴不得把你忘死裡整,好顯示他們的權威,商量之後,準備將你處以絞刑,家財充公。好在太皇太后有人在大理寺,把這事告訴了太皇太后。老祖宗生氣了,把大理寺卿和御史臺的御史中承都叫了去,狠狠斥了一頓,大理寺卿回去重新草擬,又改成了革職,流三千里。”
杜文浩傻了,這些人怎麼如此狠毒,自己一顆忠心為了朝廷,想不到卻遭如此報應,不禁心寒。
寧公公見他一臉沮喪。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杜老弟,好在你當初救過皇上的十四皇子。林捷抒拼死替你求情,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三番五次找皇上說這件事。說你絕無他意,只是為了剿滅番軍而已。你醫術如神,是個人才,不能太過了,流三千里還是太重了。皇上思索良久,這才御筆親批,改成了革職並徒三年,準贖刑。”
第322章 四方巡醫
杜文浩心甲跟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想不到自只兒:刊了朝廷,捨生忘死率軍驅除番軍,卻成了莫大的罪過,不過。想想以後的岳飛,立的功勞比自己大多了,最後還落了個風波亭慘死,自己能保住性命,已經是萬幸了。想起太皇太后和諸位娘娘對自己的好,心頭一暖,起身遙望東方,跪到磕頭:“多謝老祖宗!多謝眾位娘娘為文浩美言,活命之恩,永世不忘!來世結草銜環,以報大恩!”咚咚咚磕了幾個響頭。這才黯然起身。
寧公公見他神情委頓,沮喪至極,寬慰道:“杜老弟不必太在意了,皇上至少沒有撤你御醫一職,連你的紫衣金魚袋也沒有收回啊,說明對你還是存有期待的。”
杜文浩沮喪地道:“還不是看在我醫術還有點用,要不然,這職個也保不住。”
“嘿嘿,杜老弟。不用洩氣,這禁軍殿前司武德騎尉只是虛職,這雅州勾管也沒啥意思,咱家這一路走來,都是些蠻夷之地,待著有啥意思!”
“那